郑若骅:努力在医疗纠纷、雇员补偿索偿争议推广“调解为先”
撰文: 周礼希
出版:更新:
律政司一直大力推动本港调解服务,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今日(6日)在网志指,律政司自2009年起推动“调解为先”承诺活动,至今世界各地已有逾700人签署“调解为先”承诺书,又提到上月底举办“调解为先 立足未来”网上研讨会,专注讨论调解能在家族办公室及私人财富的纠纷、医疗纠纷及在雇员补偿索偿争议中发挥关键作用。
郑若骅指,采用调解处理纠纷,可为双方维持良好关系,有利创造解决方案,带来双赢局面,并在分歧变得不可挽回前尽早达成和解,以防最终需要在法庭诉讼或以仲裁解决。
指家族财产现纷争 调解处理较明智
郑若骅以《“调解为先”创光辉前景》为题撰写网志,提到研讨会第一个环节,探讨私人财富和资产管理方面的较新服务领域。她指,家族办公室和财富管理服务在香港大幅增加,通常都用作管理家族财产,一旦家族成员、受托人或受益人之间出现纠纷,通过调解以和谐及保密的方式处理较为明智,因为每位家族成员可坦诚说出最根本的问题和关注,令不同年代的成员都能尊重彼此的想法和需要,达成共识,和平地解决家族纠纷。
医护人员可利用调解技巧增进理解和沟通
医疗方面,郑若骅指,调解技巧特别适用于临床医疗服务,因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在医疗期间会有不同感受和情绪变化,容易在沟通上产生磨擦或误解,而医护人员可以利用调解技巧增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纠纷也可透过第三方调解避免诉讼。
郑若骅指,在2017年生效的《道歉条例》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空间,向患者表达同情或歉意,而无需担心构成承认法律责任,有助防止事态恶化。
她又指,在涉及工伤的纠纷中,调解可保持良好劳资关系,同时节省时间和诉讼成本,法律援助署亦支持在法援案件中使用调解,政府亦将努力在这范畴继续推广“调解为先”。
郑若骅:香港仲裁具独特优势 调解争端提供更多投资机会两会2021|李民斌倡大湾区分段推资料互通 设金融法院调解纠纷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委员会获准设立 将推动制定统一调解员资格大湾区法律部门首次举行联席会议 郑若骅为大湾区调解平台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