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骗案|首4个月1816宗涉款3.2亿 “假冒客服”较高峰时跌八成
香港电话骗案有下降趋势。科技创新界立法会议员邱达根今日(18日)提出书面质询,问及政府打击电话骗案数字,以及会否进一步完善实名登记制。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回复指,警方于今年1至4月期间共接获1816宗电话骗案,每月平均为454宗,比2024年第4季的每月平均951宗,大幅下跌52.3%,所涉损失金额约3.2亿港元,涉及1759名受害者。
此外,丘应桦表示,去年初开始出现的“假冒客服”电话骗案,今年首4个月的月平均数较去年7月高峰的约 1110宗下跌至约190宗,跌幅超过八成。
邱达根:实名登记制后 多少电话储值卡被拒绝登记?
邱达根在质询中,要求政府交代本年1月至5月,警方接获的电话骗案数目,以及该等案件涉及的金额、受害人数目和年龄分布。此外,他促请政府交代自实名登记制推出以来,共有多少张电话储值卡因相关客户未能提供合乎登记要求的资料而被拒绝登记;电讯商共取消了多少张未合规的电话储值卡登记纪录。
实名制后约471万张电话储值卡被拒绝登记 340万张不合规被取消
丘应桦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约471万张电话储值卡,因客户未能提供合乎登记要求的资料而被拒绝登记,约340万张未能遵从合规要求的电话储值卡被取消登记。他表示,根据电讯商提供的资料,大部分取消登记的原因是由于相关用户未按要求提交登记用的身分证明文件作核实。
“假冒客服”电话骗案月均190宗 较高峰时期下跌八成
就电话骗案趋势方面,丘应桦表示警方于今年1至4月期间共接获1816宗电话骗案,每月平均为,454宗,较2024年第4季的每月平均951宗大幅下跌 52.3%,所涉及损失约3.2亿港元,涉及共1759名受害人,年龄介乎15岁至97岁。
就去年初开始出现的“假冒客服”电话骗案,今年首4个月的月平均数较去年7月高峰的约 1110宗下跌至约190宗,跌幅超过八成。
丘应桦表示,就打击电话诈骗的措施及实名登记制,政府正参考有关实施的整体经验,以及警方提供有关犯罪集团使用电话储值卡的骗案趋势等,检视有关措施的成效及实名登记制的整体运作,计划于今年咨询立法会相关事务委员会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