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陶杰指北京反制措施到此为止 英国助达成“留岛不留人”

撰文: 罗堃怡
出版:更新:

英国放宽港人以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护照)入籍英国的移民计划,今(日)开始接受申请,中方反制,同日不再承认BNO护照作为旅行证件,港府亦跟随。
陶杰今(31日)出席港台节目《城市论坛》时指,对中央反制措施不用太“情绪化”,英国推出BNO措施其实是在“帮紧中国同帮紧香港”。他说现在英国推出BNO“5+1”措施,正正帮中国和香港做到“留岛不留人”,是“好事不是坏事”,不明白为何那么多人要被“激到扎扎跳 ”。

陶杰出席香港电台《城市论坛》节目。(香港电台Facebook截图)

预测约十多二十万人“起动” 部分人或半途回流

陶杰今日出席香港电台《城市论坛》节目,他指预测移民人数意义不大,要视乎未来五年香港政治经济走势,部份人以BNO前往英国定居,都可能半途回流,未必可以完成“5+1 ”整个限期,而他个人预测约有十多二十万人“起动”。他分析指因疫情等负面因素影响,如每日确诊人数过万等,“香港人很怕死”,留港行规道矩不违反国安法,“仲有条命”,因此很多港人可能因此却步。他亦认同林郑月娥日前指英国医疗系统目前承受巨大压力是事实。

陶杰又指自港版国安法推出以来,香港人很紧张,但亦有“亲中爱国者”,如科技大学雷鼎鸣博士就曾表示香港有二、三十万人离开,对国家及香港绝对是好事,可以完成人力资源替换,其支持者更表示“留岛不留人”,因此他说英国推出BNO措施其实是在“帮紧中国同帮紧香港”。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雷鼎鸣,去年7月4日出席工联会圆桌会议时称,修例风波下,“黑衣人”对社会的伤害是令青年“烧坏脑”,应该让那些青年移民离港,最有效是有30多万人移民,令本港人力资本可“换血”,此后楼价可望回落,而愿留港又思想正路的青年则有升迁空间,形容这是“腾笼换鸟”,腾空位置吸纳更多内地人才及国际科技专才,令香港成为国家级人才中心。

估计北京反制“到此为止” 有“杀著”应现在出台

而就双重国籍问题,陶傺认为就目前中方声明而言,“保留权利”的字眼,以中央政府过往惯例就等于“到此为止”。他认为如果中方有其他学者所说的“凌厉的杀著在后”,又怎么会留到最后。他指制裁措施最起码是制止在香港出现“逃亡潮”,重点不是阻止港人人回流而是阻止港人离开,如果是有方法保持国际形象、面子和尊严,有什么“杀著”都应现在出台。他说除非日后政府内部有人“拨火”,指移居英国港人在外“风流快活”,才难保中央“情绪高涨”会再制出措施。

就移民令资金外流方面,陶杰表示英国更加是“帮香港”,因为自董建华、梁振英、林郑月娥上台以来,一直投诉香港楼价太高,令年轻人无法置业,现在大量移民若令楼价下跌,将令更多人“买得起”,协助香港完成经济改革调整。他又强调以上只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不理“政治唔政治个啲嘢”。

学者预计二至三十万人移民 最后有十多万人回流

同场的香港公开大学赵雨乐教授亦指二至三十万人伸请居英应该是“实数”,但最后会有十多万人回流。他忆述当年九七移民潮大概亦有二、三十万人离港,但当政局回稳会有很多人回流,因此一加一减之间未见有很大影响。他又说,香港是流动城市,每年都有人移民,今年只是“时机巧合”。

赵强调,中央反制措施理所当然,中英联合声明已订明香港人是中国公民,英国如果“记性好”,不应在此时打破之前的默契,而中国政府在反制措施上已经很克制,他预测未来取得居英权的港人,会失去中国居民和香港永久性居民资格,在选举权方面有所限制。

汤文亮:持BNO移英的人“质素不会太高”

另一讲者纪惠集团行政总裁汤文亮则指,香港银行未见有大副撤资现象,最初约十几万人左右离港,当他们移民后生活良好,可能会再多人去,反之若当多人回流,前往的人数也会减少。他认为港人多持有特区护照,中方目前反制措施效力不大,表示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才是重点,将来或许会落手处理双重国藉问题。

汤文亮又称,很多专业人士资格在英国不获承认,或不获承认,“做开医生可能去到要做护士”,到埗后收入会大跌,因此使用BNO签证移居的人“质素不会太高”。对于有人称为下一代移民,他就指自己认识不少人,下一代反指责父母移民。

另外同场的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讲师关仲然,认为因疫症关系,即使很多人想移民英国,也可能先观望;以后移民英国并不容易,现在有了BNO“5+1”计划相信容易很多,对专营其他地方移民的投资公司影响很大。他认为最初不会有很多人移民英国,但疫情放缓后,会有更多港人前往。

他又特别提到,“不要忘记林郑(月娥)对陈志云真情剖白时说”,过去很多年她最开心的日子是在英国,所以她的“全家福”合照都是那里拍的,上网亦找不到第二张在香港拍的全家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