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蓄水池|揭百年建筑走漏眼之谜 朱凯廸忧“活化”衍后遗症
深水埗主教山罗马式蓄水池近日随着工程曝光,估计有约百年历史,曾是九龙供水系统的一部份。
如此重要亦宏大的历史建筑,在香港并不常见。港府及古迹办经常为本港建筑评估历史价值,但为何偏偏“忽视”了主教山蓄水池?前立法会议员朱凯廸今日(29日)就拆解当中的原因。
翻查水务署向深水埗区议会汇报有关主教山工程的文件,该处被称为“深水埗食水减压缸”,占地约4,300平方米,直径约47米,深约7米,建于1930年之前,但早已经停止使用。从附属地图所见,“减压缸”是一个圆形地底建筑,清拆后会回填泥土,连同附近地区变成一片约5,000平方米的平地。
皇后码头事件后政府清查古迹 惟不包括地底建筑
2006至2007年,政府清拆皇后码头事件,朱凯廸是保卫码头的一份子。他在facebook表示,其实当年事件之后,政府做了一次全港调查,将所有有条件评为古迹的建筑物都列了出来。
既然做了调查,为何今次主教山又“走漏眼”?朱凯廸指出,原来当年的调查整理出1,444建筑,但不知为何没有涵盖地底建筑,因此主教山蓄水池并没有在调查之列,也没有列入古迹清单之中。
无列入古迹清单 因此工程前无再做评估
由于蓄水池没有列入清单,朱凯廸表示,政府在工程之前不会做“文物影响评估”,因此没有在深水埗区议会上提及具有历史价值。此外,由于拆卸工程开支少于3,000万元,立法会财委会不须要立项审议,变相亦少了一个发现问题的机会。
非重大发展计划亦不涉私人土地 料保留机会大
民协杨彧、何启明等一众深水埗区议员昨日爆出主教山蓄水池的相片,外界反应热烈,泛民及建制人士均促请政府保留古迹。朱凯廸指由于当地没有发展计划,又不涉及私人物业,预计可以保留的机会很大。
不过,朱凯廸提醒,近年社会很流行将古迹“活化”,但如果政府为了有政绩而斥巨资“活化”,周边就无可避免受影响,有可能干预、破坏主教山独特的平民社区设施,例如土炮的健身单双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