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风波纪要.第三回】示威遍地开花 汽油弹催泪弹闹市横飞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过去数十年,本港社会运动予人行礼如仪的刻板印象,2014年由“和理非”主导的占领运动以失败告终,推翻“人大8.31”决定及争取“真‧普选”成为泡影。到了2016年旺角骚乱,掟砖放火不绝,勇武抗争萌芽。
2019年,香港风云变色,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浪潮踏入8月“遍地开花”,席卷全港。吸取了占中的教训,揉合了旺角骚乱元素,示威者不再留恋“阵地战”,各区瘫痪交通、掟砖纵火令掌权者始料不及,全港18区留下“战损”痕迹。
反修例阵营以“Be Water”为策略,提倡“快闪”行动,在路上设障、到大型商场聚整合为常态。“和勇不分”的迷幻氛围笼罩社会,点燃了的汽油弹像愤怒般发泄警队身上,镇压示威者的催泪弹在闹市中横飞警方执法进退失据、蛊惑人心的“文宣”漫布网上线下,人们似乎集体丧失辨别真假的能力,7.21元朗白衣人施袭与8.31太子站风波,在警民、政府与之间撕开更大的伤口。

【修例风波纪要.第一回】修逃例林郑终轻敌 民主派挟怒潮总反攻

【修例风波纪要.第二回】警察不满在闷烧 文官误判铸乱局

8月5日,示威者发起“大三罢”,黄大仙一带有全副装备的示威者在路旁。(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大三罢“Be Water” 瘫痪全港交通

8月5日,凌晨1时,葵涌道天桥车来车往,载着无数归家市民。多名示威者拖着铁栏、木板、垃圾筒及纸皮来到桥面,拦截了三条行车线,有人悄悄地点起火头,杂物在车辆面前起火,浓烟升到半空,车辆无法前行只能鼓躁地响按,毗邻屋苑传出吵闹声,有乘客落车争执被打至头破血流,逾百示威者占据路面,久久不散,为反修例示威具标志性的8.5“大三罢”及全港示威揭开序幕。

港府似乎低估形势,未有及早制止,助长了示威“遍地开花”,示威者以“Be Water”为行动策略,凌晨起在黄大仙“快闪”,持续不断有示威者堵塞龙翔道, 来往东九龙方向的交通几乎全日截断,屯门公路、青山公路等主要干道同样受阻,红磡海底隧道、东区海底隧道及西区海底隧道更一度被水马阵堵塞。受不合作运动影响,港铁多条路线停驶,这个早上,香港交通几近瘫痪,触动了政府神经。

当天上午10时,特首林郑月娥率领一众高官会见传媒。经历了两个月的动荡,以及7.21元朗白衣人施袭对政府及警队威信的打击,林郑明显面有疲态,她语带颤抖地斥责:“他们扬言要搞革命,要光复香港。这些行为已经远远超越原来的政治诉求,这些挑战国家主权,危害一国两制的违法行为会摧毁香港的稳定繁荣……这一种有人形容为玉石俱焚的做法,会将香港推上一条不归路。”这与半年前镜头下振振有词地强推修例的特首判若两人。讽刺的是,外头继续硝烟四起,汽油弹横飞,道路无法开通,多区警署被破坏,不同政见人士互相打斗,激进示威者与警员短兵相接,混乱间首次有警员擎天开枪示警。

8月5日,示威者发起“大三罢”,以“Be Water”为行动策略,凌晨起行动。受不合作运动影响,港铁多条路线停驶,这个早上,香港交通几近瘫痪。(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18区连侬墙 凝聚示威者

反修例运动被许多人形容为“无大台”抗争的典范。早在2014年占中之时,“拆大台”已是年轻一代抗争者的目标。到了去年夏天,看得见的大台被彻底拆掉,取而代之是网上讨论区“连登”及即时通讯应用程式“Telegram”作为战略平台。在虚拟世界,示威者开启了新的连结方式,决定着运动的走向。“战术谷”、“资讯组”、“文宣组”……运动参与者似乎各自找到了自己的角色,隐然形成了一个有序分工的组织架构。

“文宣组”是其中一道奇异的景观。如果说“遍地开花”是运动的主体,那么各区连侬墙便是滋润它的补充剂。与2014年占领运动不同,反修例示威下全港18区都设有连侬墙,各有特色,一条柱、一条走廊、一条楼梯都变成示威者表达诉求的平台。收集及研究文宣的小媚(化名)形容:“连侬墙除咗提供畀市民表达诉,亦系一个反修例的资讯平台,内容广泛,有时事、有热话、有主流传媒无报道的事件,文宣有Fact Check同资料支持,可以令更多街坊认识反修例事件。”

7.21元朗事件后,全城矛头直指警队,更有“警黑勾结”之说,连侬墙上的文宣亦转向针对警队执法,小媚分析:“两名军装警不顾市民安危,选择离开现场,咁荒唐嘅事令唔少无关注反修例人士都加入示威,假如文宣系推动到更多人参与示威,都不足为奇。”这大概道出了,连侬墙与“遍地开花”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7.21元朗事件后,全城矛头直指警队,更有“警黑勾结”之说,连侬墙上的文宣亦转向针对警队执法。(资料图片/余睿菁摄)

反对大台 连登TG主导“快闪”

在“大三罢”报捷后,示威者再策划下一波行动——8.11全港“快闪”。示威者按照网上“行动post”号召,接近中午12时兵分多路堵路及破坏,港九新界都有“战损”痕迹,各区警署成为破坏目标,傍晚6时许,示威者包围尖沙咀警署,有示威者向警署纵火及掟汽油弹,警署内有警员被烧伤送院,指挥官晚上7时半下令“保卫警署行动”,警方向弥敦道发射至少8发布袋弹,一名少女疑眼部中弹受伤倒地,尖沙咀战场才告平静下来。

不过,在另一边厢,全港依然火头处处,Telegram傍晚公布投票结果,建议“快闪”红隧,未几理工大学外红隧收费区已被瘫痪;晚上9时,葵芳站遭受破坏逼使警方在站内射催泪弹;深夜铜锣湾混战期间,突然有乔装示威者的警员于波斯富街制服多人,令示威者溃不成军,铜锣湾滑铁卢,驱使多人“转战”太古,速龙小队早着先机在站内堵截,于扶手电梯近距离扫射胡椒弹枪,示威者走避不及,酿成人踩人。

8.11令警队一夜间腹背受敌,多种行动策略都备受质疑,时任警务处处长卢伟聪当晚探望受伤同袍后没有会见传媒,仅透过公共关系科发声明表达愤慨,予以最强烈谴责,强调定必追究;与此同时,反修例阵营亦损伤惨重,一名前线示威者表示:“呢个系一场长期抗争,唔会今日打完听日就有民主,外国媒体亦睇到,示威者喺没有对等武力下,如何被警队镇压,而呢一仗亦证明,喺无大台下,诱发咗好多可能性,呢啲系2014年唔会见到。”

8.11令警队一夜间腹背受敌,多种行动策略都备受质疑,图为时任警务处处长卢伟聪。(资料图片/曾梓洋摄)

商场大混战 “和你shop”成常态

“遍地开花”及“快闪”成为了往后的主调。踏入9月份,一种前所未见的示威模式逐渐萌芽——商场示威。

追本溯源,7月14日沙田游行当晚,示威者占据了沙田新城市广场,警队部署的驱散行动似乎并不顺利,先后有警员落单被围打及被咬断手指,而对示威者来说,这场商场大混战可算是“五五波”。当晚互联网上已探讨开拓商场示威战线,更有人扬言要“装修”(示威者用语,即破坏)各大商场内的“红店”(中资企业)及持相反政见的商舖,但亦有意见认为商场示威同困兽斗无异,最终不了了之。

直至9月14日,“忠义民团”成员、别名“大波man”的石房有与逾百名爱国人士在九龙湾淘大商场高调撑警期间,与反修例示威者爆发流血冲突,警方到场后被质疑执法不公,互联网上再度研究商场示威的可能性。纵使《警队条例》第50条订明警员倘有理由相信须逮捕人士身处某处,可自由进入搜查,但有法律学者质“须逮捕人士”难以界定,网民亦倾向视商场为“休战区”,单向地认为警方不会贸然进入;而且,鼓吹者强调商场示威“和平”以吸引“和理非”市民,凝聚民气。

“搞商场系要畀压力地产商,从而畀压力政府,借力打力,同埋要搞到啲‘红店’条数唔靓仔,迫佢哋闩门。”一名示威者补充:“警队初时显得有啲犹豫,唔系次次都会入商场,咁几大都入去啦,况且行动达到目的就要走,商场恋战同困兽斗无分别。”往后每逢周六、日各驰名商场如中环ifc、尖沙咀海港城、旺角Moko、九龙塘又一城、九龙湾德福广场等,都有示威者进驻举行“和你shop”,而规模较小的“和你lunch”亦于每日的午饭时段举行。

示威者最先占据的商场是沙田新城市广场,警队当晚部署的驱散行动并不顺利。(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屠龙小队”冒起 汽油弹袭警

随着反修例阵营声势趋浩大,一直处于被动的警队明显调整策略,8月25日首次出动水炮车清场,8月31日于全港示威后主动入太子站执法,9月起更向休班警派发警棍,随时混入示威者执法,其后更修订“武力指引”,放松可动用武器限制。警队提升装备及武力,确实带来震慑效果,一时间令示威者阵脚大乱,但副作用是加深了双方敌视,形成比2014年更大的警民矛盾。

警民关系在一次又一次街头对抗与冲击中迅速消蚀,一方面,民间不满警方未正视7.21二、8.31等事件,回避警员涉嫌纵容“白衣人”攻击及在执法时过度使用暴力等争议;另一方面,非理性氛围在撕裂的社会里滋长,社交互联网充斥的阴谋论——诸如“8.31太子站打死人”等虚假文宣不断催化着抗争情绪。民间积累的怨恨愈滚愈大,一批比勇武派更暴力的“屠龙小队”,以替港人出气的姿态出现。他们不在示威中以盾抵挡警队攻势,而是向警员及警署投掷汽油弹,甚至埋身伤害。一些示威者有样学样,多区警署都遭包围,旺角警署更曾经连续多晚成为狙击目标。

警方记录过去一年警署受袭数字,由去年6月至今年6月底,全港有37间警署受到合共200多次破坏,当中24间警署至少66次中汽油弹,尖沙咀及旺角警署分别为10次及9次。多间警署至今亦在修复中,水马继续牢牢包围警署,警员依然高度戒备,警队与示威者之间剑拔弩张,短期内能否修补鸿沟仍存有暗涌……

(第三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