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梁定邦倡基建融资项目证券化 港珠澳桥可成投资产品
香港作为亚洲区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稳定的法制,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策略中都具有相当的优势,有如连接中国和世界的一道桥梁。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新任主席梁定邦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本港在金融和司法行业具有专业人才,除了可发挥国际仲裁中心地位外,亦可推动融资项目。他举例指,香港日后可考虑将大型基建项目“证券化”,透过各种融资方案,在仲裁以外,更多元化地协助国际投资者解决问题。
资深大律师梁定邦近日接替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担任“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主席,推动国际法律的研究和发展。研究院近日举办论坛,探讨与跨境投资相关的议题。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及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曾任证监会主席及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的梁定邦接受专访时表示,香港的法制便利金融和贸易投资,除了协助公司上市、融资及拟订合作协议,亦为企业在营商过程中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仲裁只是其中一个核心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是亚洲仲裁机构中的龙头,但梁定邦认为仲裁只是其中一个核心,而香港比新加坡更优胜之处是邻近中国内地,而香港在其他方面拥有的优势亦远超于这个范围。他以基建项目为例,指出由最基本的投资者、建筑工程公司、融资服务、协助项目达到市场标准,使工程符合安全和国际环评要求的机构;到最后将基建成果送达资产经理,寻找有兴趣的投资者,或遇上商业纠纷时需要透过仲裁制度解决,香港在以上每一环中都具备人才和条件,而当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法律服务配合。
港可成建基项目证券化基地
梁定邦认为,香港具备上述优势,待大湾区规划出台后,将享更大的机遇。他提议当局可考虑将不同的建基项目“证券化”,向国际投资者销售,“就好像港珠澳大桥,若他日大桥的流量达致可观水平,就可以将不同的基建项目结合为证券包,包装成具有一定回报率的投资产品,卖给大型基金或是让公共投资者参与”。他认为,香港可作为推动建基项目证券化的基地,投资者受本港法律及金融条例保障,可有效地吸引国际资本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