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9】朱耀明忧明年服刑首缺席烛光晚会:我们今晚维园见
每个年代都有一些大事发生。年届74岁的朱耀明牧师,他的年代是六四,这一代人便是雨伞运动。两代之间,历史如水轮转,中国与香港的关系是如此密不可分。
近年学界弥漫一股悼念六四是行礼如仪、公式化的气氛,又或是香港人并无责任建设民主中国的思潮,多年来心系平反六四的支联会常委朱耀明牧师(朱牧)接受《香港01》专访时,无意遂一反驳这些观点,只是淡言地说:“如今社会欠缺的不是悼念仪式,而是悲悯之心”。
明年就是六四事件30周年,但有份发起2014年席卷香港的占领行动的他,也许会为占中案件而身陷囹圄,被问到明年最想见到六四晚会是甚么景况,迫爆维园?学联回归还是得到八大学生会支持?朱牧说只是希望平反六四的种子,得以承传下去:“我们要做的是把信念加强,而非打碎。”
29年前的6月4日,中共以坦克、枪炮镇压民主诉求,八九民运最终在一片鲜血中落幕,但当时政权仍未有放松,继续搜捕民运人士。此时一群港人本著良知和勇气,将300多名民运人士秘密救走,朱牧正是“黄雀行动”其中一名骨干成员。多年来,他从不缺席六四集会,形容支联会是香港历史上最强的一个组织,一直凝聚著香港人,坚守“释放民运人士、平反八九民运、追究屠城责任、结束一党专政、建设民主中国”这五大纲领。
对年轻一代来说,雨伞运动可说是他们的政治启蒙,影响他们对政治的态度,而对上一代人来说,平反六四是他们的目标。支联会每年6月4日在维园举办烛光晚会,但近年学界出现一种集会悼念只是行礼如仪的声音,八大学生会更表明不会出席,本土派直指“邻国之事,与我何干?”。
每每想起他们,六四烛光就好比对屠杀政权的谴责,争取民主的心不熄。
有人欲扑减维园的烛光
朱牧表示,每个时代都有其对于某一个时代的看法,争论是否去维园实际上没有意义,“我们这一代人亲眼目睹这场屠杀,我见证著逃难的民运人士,家属30年来承受的痛苦,每每想起他们,六四烛光就好比对屠杀政权的谴责,争取民主的心不熄”,而我们一直延续烛光,将这段历史展现,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淡忘。朱牧又说,最本土的就是他们那一代人,“我们一直以香港为本位,由当年推动‘港人救港’运动,为香港人争取护照、居英权,到如今争取普选,不单是为了中国同胞,亦是为了未来香港的民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年在维园选四集会举起良心烛光,就是对杀人政权的控诉”,但不少人欲将烛光扑灭。朱牧透露,自2003年以后,他收到中方官员的信息和本港的社会贤达传话,劝支联会不要再办集会,勿再刺激中国政府,故他强调,如今仍能在中国的领土上燃点烛光,谴责这个政权,只有香港才能做到,“大家应该珍惜,将争取民主的心加强,而非将其打碎”。
将争取民主的心加强,而非将其打碎。
逃避六四是历史的脱节,还是厌弃中共政权?
年轻一代选择逃避关注六四,是对历史的脱节,还是中共政权的厌弃?“中共专横,对香港的打压越见严重,令年轻人感到厌弃,但悼念六四正是对这个专制政权的控诉!你选择无视,但这个政权正在逐步影响著香港人,不论在教育、司法制度亦然”。朱牧语带激动地反问:“若果这个政权不怕港人举办六四集会的话,为何要更改中史教科书内容?是因为惧怕会挑起学生的良知!”朱牧想说的是,每年的六四集会并非行礼如仪,而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年今日
当年目睹屠城的惨况,朱牧问上帝:“我可以做甚么?”不久后,已故的支联会前主席司徒华邀请他参与“黄雀行动”,协助民运人士。 谈到这29年来最深刻的回忆,朱牧说,是与当年他曾协助拯救逃亡国外的民运人士再次会面,“29年前逃亡出来的人,我跟他们只有一面之缘,当时见到他们的模样是很徬徨无助、落魄,一无所有,自己觉得十分心酸。去年开始,我展开探访之旅,其中一位探望的人是封从德,我见到他建立了事业,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充满朝气,我感到十分高兴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