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两年|90后青年创视像诊症App 疫后大蚀陷绝境靠5招反弹
“我哋个App初衷唔系因为疫情,但庆幸帮到好多新冠病人”—— 90后青年陈润新多年前洞悉Ai人工智能医生是大势所趋,2020年成立初创公司,编写手机医疗App“森度医学Tree3 Health”。纵申请初创资助失败碰壁,仍咬紧牙关在疫情高峰打头炮推出视像诊症,初期单月新增数千名用户,惟随著社会复常,医管局亦有视像问诊服务,App使用量大跌一半,“好夸张静到可能一日一个新用户都无”,积蓄几乎用尽,坦言“衰到贴地”,公司险挨不住,终靠五招“重生”,扭亏为盈。
回想求变艰苦历程,陈润新“以结果为目标”,先觅财路生存,把握公司拥有程式设计师的优势,开拓非医疗业务,靠写App、写网站为生。同时“多线发展”,既售卖保健品,又开拓15分钟上门身体检查服务、心脏专科检测服务,同时改聘海外人才节省资源,终令公司由“衰到贴地”到目前稳步上扬,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变通”—— 是陈润新概括过去两年挨过难关的最佳形容。
求变是改革动力。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提示香港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在变局中打开发展新天地”,中联办主任郑雁雄最新也谈到香港要准确把握“六变”,“浴火重生,迎来各项事业前所未有发展变化。”新一届政府上任两年来积极寻找求变之道,同时,求变术早在民间每个角落动起来。《香港01》“求变在民间”系列将一个个民间自强求变故事带给读者,见证以灵活多变见称的香港人如何再次展现民间求变精神。
《求变在民间》系列之八
《香港01》《求变在民间》系列:
90后青年开创医疗APP 缘于父亲多年前突然过身
陈润新相约记者在荃湾一间诊所,该处正是“森度医学Tree3 Health”医疗App视像诊症的合作医生伙伴之一。面露从容的他,自信地畅谈由他公司开发的App,一下以为他是在疫情期间赚几桶金的钜子,原来背后有一段他形容为“电影改编级数”的艰苦经历,一切要从疫情前说起。
Ai人工智能医生、视像诊症、上门送药……外界对遥距医疗服务的广泛认识,大概是疫情高峰期间,单日新增过万宗确诊个案、患者求诊无门之时。然而,陈润新早于疫情前,已萌生智能医疗服务的概念,缘于父亲多年前在家中突然过身,事前没明显征状,有定期覆诊,认为反映本港医疗有不足,当时已洞悉Ai医生是未来发展趋势,故2020年成立初创公司,编写手机应用程式“森度医学Tree3 Health”,希望将医疗服务做到唾手可得,同时具健康管理功能。
疫情时推出视像诊症 高峰期单日新增400个用户
“森度医学Tree3 Health”App推出之时,疫情高峰未过,正是2022年1月、香港处于“检疫酒店群组”引发的第五波疫情。有危亦有机,医疗App甫推出便大受欢迎,全因打头炮的视像诊症服务,陈润新忆述“当时算行得早,好多人都未反应得切”,原本只向身边朋友推介,网上宣传不多,怎料一传十、十传百,“最高峰时一日有三、四百个新用户都有试过嘅”,又曾与慈善机构合作推出免费诊症服务。
最快等1分钟见医生、2小时内送药
毕竟当时很多私家诊所不接收新冠病人,视像诊症对患者来说可谓来得及时,最快轮候约1分钟便可看医生,平均仅5分钟,2小时内送药上门,诊金、药费、运费共约400元,与亲身到私家诊所求诊的费用相若,更有医生纸等配套,高峰期一日朝九晚九处理80至90宗诊症,App亦会收集及分析用户的心跳、步行情况数据,适时提出医疗建议,举例如发现步姿、步距及步速异常,走路时失平衡,预示可能是中风的先兆。
疫情消退业务受挫 积蓄几乎用尽“衰到贴地”
“虽然一开始初衷唔系因为疫情,但庆幸帮到好多病人”,好景如昙花一现,半年后疫情渐消退,社会迈向复常,坊间已有其他视像诊症服务,一切都是陈润新早已预料,“5、6月时基本上跌得好快,新增用户跌一半咁济,静起上嚟真系好夸张,疫情后可能一日一个新用户都无”。2022年下半年,业务受挫加上经济不景,对陈润新而言是一段艰苦经历,直言像电影级数的故事,“点样挨穷全部经历过晒,唔单止穷,衰到贴晒地”,积蓄几乎用尽,公司险挨不住,慨叹初创不及中小企有特快贷款“及时雨”。
除左传统中小企,好多初创都应该要帮,一间初创一年洗钱分分钟唔到100万,但一间饮食集团可能拎2000万(贷款),可能帮到20间初创公司,如果其中一间弹起,香港系发到飞起。
心知视像诊症发展空间有限,亦非创立医疗App的主打项目,信念清晰的陈润新回归初衷:“我系想做Ai医生,或者将医疗服务带到用户身边,唔系唔舒服去诊所先接触到医疗服务,好似而家买嘢打开手机,寄到你屋企,我哋想医疗服务做到呢个效果”。不过,“穷到裤穿窿”的他当时只能思考如何求变,令公司稳定营运下去,简单而言:求存。
五招求变 医疗APP公司化身网页设计公司
“三军未发,粮草先行”,要养起一间公司,陈润新想出“五招求变”,率先令公司扭亏为盈的,竟是与医疗无关的服务。他说,公司有技术团队,包括程式设计员,萌生出为其他集团做数码化转型,编写手机应用程式和网页,“本身唔系咁想做,但无办法赚到钱,其实都系因为咁挨过咗”,坦言坊间写软件很赚钱,少则数十万一单生意,多则几千万一单,反观营运医疗App,“就算一万个用户每人俾10蚊你,你都系十万蚊一个月”。
不过,陈润新当时认清目标,“你唔单止谂呢间公司点生存,而系你员工可能心谂,我入来嘅时候唔系做呢啲”,这一招“求变”,维持了一年多,令公司有资金营运下去,便结束写程式业务。
推出视像体检上门采样 服务由普通科走到专科
为企业写程式“揾外快”的同时,陈润新不忘初心,除了改良本身视像诊症服务,严格履行“睇医生无需排队、无需等候”的服务承诺,成功令不少客人在疫情后亦愿意“回头”,亦循多线发展,针对医疗本业,推出另外四招“求变”。
首先,推出视像体检服务,派专人上门收集样本,足不出户都可完成体检。陈润新说,服务缘于与一间保险公司合作,深明都市人忙碌,预约体检往往久等,于是思考如何方便投保人验身,“你唔需要出门口,姑娘会上门,抽血、度高、磅重、量血压、留尿液做化验,都系15分钟做得晒嘅野”,配合手机App视像见医生,体检更省时,白领一族更可要求姑娘上办公室采集样本。第二,由普通科走向专科,于手机App推出心脏检测服务,预约后安排做非入侵性心血管疾病筛查。第三,与本地机构合作,在手机App售卖医疗产品和保健品,医生按需要诊症时向病人处方。
改聘海外程式员省成本 叹香港薪金高欠竞争力
除了尝试提供更多功能开源,亦节流。医疗App团队人数不多,主要以技术开发人员为主,陈润新坦言香港有人才,但是薪金欠竞争力,以马来西亚为例,“10万蚊港纸(月薪)可以喺马来西亚请到5至6个人,砌到一个团队出来,有初级、有高级、有经理级。香港顶尽请到3个,净系讲高级程式设计员,香港都要5万蚊(月薪)”
而家真系缺人才?香港可能有人才,只不过我哋请唔起,或者成本问题令到香港人无咩发挥空间。
陈润新说,目前团队改聘欧美开发人员,成本与香港相若,但解难能力较香港优胜,“外国人有好多唔同方案知道点样解决问题,香港嘅唔系㖞,‘我睇一睇先返去研究下点搞先’”,他认为与香港的环境与经验有关,“香港最劲嘅面对700万个用户,但内地有几亿用户,欧美同样状况”,坦言如果世界各地都有人才,成本更低,会继续朝向国际化聘请人才。
如果世界各地都有人才,成本再低啲,会慢慢国际化请世界各地人才,呢个亦系香港人特性——识变通,应该去学人好嘅野,唔好忘记我哋香港出身就得。
靠“变通”渡难关 忆申资助碰壁昐更开放容纳初创
“变通”—— 是陈润新概括过去两年挨过难关的最佳形容。经过两年求变、应变、懂变,公司成功转亏为盈,业务今年稳步上扬,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不过,忆起医疗App推出之初,正值疫情高峰需要医疗服务之时,公司申请初创资助却碰壁失败而回,不禁令陈润新反思香港的创新空间,他希望政府以至香港社会,对初创公司更加开放,“会唔会当初更加包容我呢啲创新公司,变相我哋发展可以更加好呢,有空间令更多唔同创意出到来,唔会大家成日担心一潭死水。”
初创渴望获资助并非为钱 配套是关键
陈润新强调,初创公司渴望获得资助并非纯因为钱,往往资助计划都会有连串配套,包括将初创企业推介予投资者,正是初创企业所需。他寄语香港社会亦要容纳创新,才能创造合适土壤,以共享单车为例,“香港嘅共享单车一系唔理,一系丢落河,咁好难创新,内地而家仲有共享单车,呢个系有土让同无土让嘅问题”,社会都要接受创新,而非担心人家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