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师杨德铭(Paul Yeung)入行超过十年,曾任香港摄影记者协会主席,由从前担任全职摄影记者,到现职自由摄影师,其间不曾停止创作。去年,他为出版首本摄影集《Yes Madam, Sorry Ah Sir》发起众筹,最后超额完成,并刚于一月底举行了一个小型新书发布会暨签名会,答谢支持摄影集出版的朋友。Paul 以及出版社的facebook 专页在呼吁大家来取书及买书的时候,强调摄影书尺寸“很大,而且较重”,看见实物发现此言非虚,而且还发现不少书在手上才会感受到的惊喜。撰文:周颖瑶
摄影师杨德铭(Paul Yeung)去年为出版首本摄影集《Yes Madam, Sorry Ah Sir》发起众筹,最后超额完成,并刚于上星期六举行了一个小型新书发布会暨签名会。Paul 有逾十年摄影记者经验,是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前主席,现为自由摄影师。(周颖瑶摄) 书本尺寸比A3 纸只差一点点,内页用上较重身的粉纸印刷。书本相对大尺寸,目的是希望“将影像中的讯息与幽默感加倍放大,力求还原影像中细节与印刷颜色层次”,也是对于摄影作品的一种执著。(受访者供相) 书的背面连着一本蓝色的小本子,让人联想到警察日常使用的记事簿,里面除了有摄影师的自述外,还有来自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的独立摄影评论家为摄影集撰写的分析性文章。这种看似两册实为连在一起的设计,让读者能够专心看完相片再看文章(或是倒转次序也可),在摄影集中属于少见的钉装。(受访者供相) 不得不提的还有摄影集的包装,书本被一个厚实的透明密实袋封著,袋口贴有一张写著“Evidence”的贴纸。“这个是参考证物袋而做的,让整本书都像是警察的一种证据、记录。”Paul 如是说。设计师徐睿绅亦表示包装设计“是面对警察现场搜证的反搜证”。(受访者供相) 整本摄影书最后由设计到印制都是在台湾完成,出版社brownie publishing 负责人钟卓玲表示,除了是因为在香港不容易找到愿意付印此辑相片的印刷厂外,也因为在台湾找到价钱较相宜的印刷厂,以及手工精巧的工人代工,在有限的成本下仍能做到如此精美的摄影集。(受访者供相) Paul 忆述制作过程有提到,在500多张作品挑选200多张再加以排序编辑,实在有要了命的感觉。由申请艺发局资助失败,到众筹成功,到摄影集终于出版,Paul粗略计算也横跨了一年多的时间,过程并不顺遂。(周颖瑶摄) 即便如此,他却没打算要转用成本更低的发布方式,例如网上出版。“网上的内容流动太快,时间一久,现在发布的东西旋即被其他资讯淹没,遍寻不获。唯有书本可实在地代表著一个作者曾经的冲动,几位合作者的心思,与一个时代复杂的背景。”发布会当日,Paul 更在一幅白墙上贴了他几张作品及心声,进一步诉说这个摄影计划的故事。(周颖瑶摄) 的确,书的设计当然把各人为此摄影计划的努力,都紧密地包装起来,暗中其实还有一些细节,隐藏了摄影师在制作此书时的忧虑。剧透不可取,摄影书已于各大书局开售,还是让读者慢慢发现和想像,才是摄影师著书最希望达到的效果。(受访者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