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地音乐》第五集 - 年轻 Dough-Boy@Bakerie 思考身份认同

撰文: 宋烨文
出版:更新:

Dough-Boy 首张个人专辑的歌曲都围绕著身份认同的问题,这集《 硬地音乐 》除了 Dough-Boy 专访,当然少不了 side-story 部分,今次就带大家 live house 。

Dough-Boy 是一位年轻 rapper,虽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音乐训练,但经过多年的自学和修练,他会为自己的歌曲做 beat,所以他是一手包办歌曲的作曲、填词和演唱。于加拿大成长,其后移居新加坡,Dough-Boy 都面对著身份认同的问题,所以他首张个人专辑的歌曲都围绕著身份的思考。于正在筹备的新一张专辑,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方向、目标,例如〈 No Tattoos 〉一曲就是要表达人生中没有一件事物是永恒不变的,就如今天觉得好看的纹身,十年后看可能已觉幼稚。节目中更会见到 Bakerie 的即场演出。

今集编导邓苑芬对 Dough-Boy 感到惊喜:“对我来说是 surprised 的,因为 rapper 给我的感觉都是愤世、轰烈的,但二十多岁的 Dough-Boy 予人一种很斯文的感觉,他的谈套更很成熟,即将出的 CD 题材都是探讨身份认同和成长,这样年轻就会触及这些话题,我看到的是一个有思想的男生。”

《 硬地音乐 》当然少不了 side-story 部分,今次参观了一间 live house,平常香港的 live house 多数都座落在工、厂厦的楼上或是旧式商场的地库,然而,三位年轻人却坚持在大角咀的地舖开设 live house“Lost Stars”。他们放下了本身的置业梦,同时亦承受著高昂的租金,为的就是要让一众本地乐队、乐手接触更广的听众群,让独立音乐有更大的受众。三位老板虽然没有一位是音乐人,但对表演者的要求却照顾周到,用了年半时间筹备,尤其是场内的音响设计、设备都绝不马虎,因为他们希望除了听者在享受音乐,表演者也享受其演出。

想看更多,留意周日(28 日)晚上 11 时,RTHK 香港电台电视 31《硬地音乐》第二辑的第五集

《硬地音乐》第四集 - The Sulis Club 与 Adrian Lo 的音乐哲理

《硬地音乐》第三集 - Modern Children 经历生死 更有勇气走下去

《硬地音乐》第二集 - 80 后 Jason Kui:叫我结他 nerd

《硬地音乐》回归:铁树兰要突破金属音乐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