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Massive Attack 2】23条立法、雨伞运动、爱国及寄语香港

撰文: 阮雁敏
出版:更新:

【幕内耳目】:All Area Access

阮雁敏:全职窥探好奇, 误打误撞。Both sides of the table,游走Backstage,半个Insider。

上回讲到与Massive Attack的3D访问,他竟大谈脱欧、特朗普、社交媒体等问题,今集继续写与他谈话间,难免会问到诸如他对香港印象如何这种问题,让我惊讶的是,他对香港现状还有过去几个触动香港灵魂深处的重要事件十分了解和关心。

身在围城之内,听著他人带著丰沛浓郁的感情,讲述我城的人和事,是一种诡异的体验。我暗付并审视自己开始因为绝望而愈发麻木的心情,思量著过去数年的种种,我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一个比较俗套的问题,你觉得香港怎么样?

香港一直让我很著迷。我知道这里人口稠密, 所以很想看看工程师和建筑师如何设计一个可以容纳那么多人口的空间,真神奇。

现在你亲眼所见,符合你的预期和想像吗?

实在是太疯狂了。很明显这里贫富悬殊真的非常大。我们下榻的酒店附近全是那种到处可见的连锁名牌商店,一点惊喜都没有。所以如果要感受一个城市真实的状况,你得离开市中心远一点。我一直对香港这个引人入胜的地方颇为好奇,尤其它带著英国殖民影响的历史背景。所有的人和事都被历史定义,而香港历史的主要部分被英国透过殖民所影响,而大部分明显是负面的。

(网络图片)

其实香港的情况颇堪玩味,因为有些人其实会缅怀殖民时期的英国,部份英国人可能不明所以吧?

会高举英国米字旗吧?因为觉得相对北京,那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吗?其实我们在英国也有大同小异的虚假怀旧情怀 – 大家会摇晃国旗或高举其他很容易引起你爱国情绪的东西。当被问到你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吗?我当然爱我的国家,我爱我居住的地方,我爱我是英国人的事实。但是作为一个英国人,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去认识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当我们谈论移民问题时,英国本身就是通过殖民和奴隶贸易去扩展其世界版图的。事实上,现在只是整个移民模式轮替回到英国而已。当大家说这些移民不应该前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是我们先移民至他国 ,并且透过贸易及征税从中得到庞大的经济利益。

你必须了解历史才能认识现在。我觉得太著眼于旗帜或其他被浓缩的符号是有问题的,群众很容易会使用这些符号去作为一种意见或身分的象征,但同时完全不去了解背后的细节和历史。

(路透社)

你一直都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如此自觉和关注吗?因为有些艺人热衷为不同议题发声,另外一些艺人则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art for art's sake)”。

我们这一代许多人都深受70年代的庞克摇滚运动影响, 虽然那是一个非常短促的政治抗议运动。那时候我们还是小孩子。

而且它后来变得很不一样……

没错,变质得很快。但那时候一些乐队例如Dead Kennedys和The Clash,对我影响至深。他们打开了年纪尚轻的我的视野,让我对新闻里发生的事产生兴趣。然后当我长大,这边厢是各种小型的罢工和抗议,那边厢有产业私有化的争议......这些政治活动在我们生活里持续地发生著。但是我们很幸运,不是生于战乱的时代,欧洲相对和平。

我明白大家不关心这些事的原因,因为它们并不迫在眉睫,所以没有这个必要。可是当事情向我们一步步靠近的时候,就不得不回应 。凡此种种其实很难忽视,就像你不可能一方面很担心移民和难民的问题,另一方面只坐在那里说不想谈政治。

显然,你很关注香港过去几年发生的事。

没错,例如雨伞运动。我在新闻里得知。我对香港人当时如何使用 Mesh Network[1] 通讯感到非常好奇。我觉得挺厉害的。目前很难以英国人的观点去理解“独立”,正如我们早前已经指出,每一个人的定义都有所不同。

又如基本法第23条那样的阴霾一直挥之不去,那不仅疯狂,简直是条俨如中世纪般陈旧又专制的法律。所以当一条这样法律条文被提议立法,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会站出来反对抗。

(罗君豪摄)

我绝对认同爱国并不意味著国民不能够批判。爱国的定义是更宽广的。诚如你所说,了解历史并自我反省,不代表我不喜欢自己居住的地方。可惜,“爱国”渐渐变成一个二元对立的概念。

这是一个荒诞的时代,大家都拒绝接收资讯。因为人为的关系,讯息传播变得难以管理,因此也让人难以接受和吸收。20年前,当Massive Attack出道时,根本没有社交媒体。大家日常接收讯息的媒体如电视、报纸、电台都有人把关过滤讯息。相反现在,每个人都有能力分享、发表、传播和接收意见。一方面是更民主,维基百科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另一方面,我们抚心自问,究竟内容持续被人编辑而读者根本无从判断真伪比较好,还是有人带著自己的意识和意见把所见所闻写下比较好呢?比起各种互相矛盾的内容共存,后者更贴近真实吗?但所谓的真实又是什么呢?要看清实相,其实十分艰巨。这就是在接收资讯时,让人却步的地方。因为大家对于什么是“真实”觉得十分迷茫,所以他们希望回到以往比较简单的状态,透过浓缩的符号表达,黑白分明。

2003年美华府反23条大集会。(网络图片)
2003年伦敦唐人街反23条集会。(网络图片)

你有没有什么想和香港人说?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认为香港人发出的讯息已经非常正确——坚持独立自主和民主的信念以及反对古老、专制、压制人民的法律,已是非常有力量的青年运动。而我们只是在旁观察和赞叹不己。

而且我想我们已经谈过所谓“独立”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摆脱切割一切,“独立”更重要的意义是人人都有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正是如此!真正言论和行动自由实在至关重要 。我清楚了解这一切其实非常复杂,但如刚才提及,没有人会否定由2014年开始所形成的青年运动的权利 。

(未完待续)

摄影:Augustine

访问/文字:阮雁敏

编辑:Kapellmeister

[1]  中文名为网状互联网。2014年香港雨伞运动期间,示威者使用手机应用程式FireChat,透过网状网络,于无电信讯号连接上网时,仍然可以透过智能手机,彼此互通讯息及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