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评论】中国何不热衷抄底美国 是“无能”还是另有打算?

撰文: 于小龙
出版:更新:

4月中旬,随着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美国的蔓延,尽管美国的政客们依然可以高喊“美国企业撤出中国”,但作为企业和资本则正在“逃向”中国。为此,中国的一些激进经济学者主张趁机“抄底”美国。然而,中国政府表现得并不热心

究竟是为什么?是中国政府确实“有心无力”还是另有打算?

数据本身要比政客的鼓动更有说服力。相比于美国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失控和经济的坠落,中国的快速恢复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尽管中国已经公布的一季度经济也出现了大幅的下滑,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下降了6.8%。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经济和社会治理能力正在展现出极大的竞争优势。

2个月即控制疫情

中国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成功防控住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走出危机。随着3月份的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好转。3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经环比增长了32.13%,工业产出规模已接近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并且已经开始向世界疫情防控和产业链的为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与此同时,在3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也已恢复至817.8亿元(人民币‧下同),降幅较2月份收窄11.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8.5%、62.4%和95%。据中国美国商会日前进行的调查显示,40%的企业将按原计划加大对华投资,这一比例比2月提高了17个百分点。

这一切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也看到了未来为继全球产业链的希望为此,中国的一些激进经济学者主张,疫情之后世界已回不到起点。在全球化“休克”、西方大国无力“控制”世界秩序之时,中国应该加紧“抄底”全球化,成为新秩序的主导者。

【新冠疫情·全球化】美国比担心的还要糟 中国能否“抄底”

特朗普一场错误的“豪赌” 新冠疫情刺破债务泡沫“大萧条”近在眼前

疫情之下“房住不炒”还能坚持多久 中共决意动用土地改革走出危机

然而,对于所谓中国将“抄底”全球化的这种说法,中国政府显然并不热衷。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长苗圩也一再表示,中国制造并不像人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

这究竟是实事还是一种谦虚?其实都是,只是标准不同。

核心技术由欧美掌握

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产品、核心技术和装备还都大多数掌握在美欧,以及日本等国家手中,正是这些技术和企业的存在才得以支撑起全球产业链的运行。中国不具备向美国一样称霸世界的能力,也不可能和美国“割断”开始“新冷战”模式。这是中国政府的冷静之处。

目前从数据来看,中国引领的全球化新模式正在成长。继2019年东盟(ASEAN)超过美国之后,2020年一季度,东盟再次超过欧盟(EU)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下滑至第三位。一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9,913.4亿元,增长6.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1%。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7万亿元,增长3.2%,高出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

2020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地区在内的15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按计划签订。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新华社)

在美欧经济因疫情全面萎缩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却实现了逆势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经济奇迹。中国不断进行的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也在将巨大的产能和市场向东盟、向“一带一路”国家敞开。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和东盟双向累计投资额达2,057.1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15年间增长22倍。从贸易结构上可以看出,机电产品已经成为东盟出口中国的主要产品,其次是生活休闲类消费品增长最为迅速。随着东盟与中国的技术和产业合作,东盟各国正在摆脱原来以农产品、初级加工品为主的工业结构。

正发展出一种更公平全球合作雏形

也许有观点认为,这正是制造业逃离中国、中国竞争力下降的一种表现。但是,从中国产业升级和全球化策略思考,这其实也是一条有别于西方等发达国家曾经通过对外投资延伸经济“统治”的一种更加公平的全球合作雏形。

目前,包括东盟、东亚、亚太在内的15个成员国已经结束全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文本的谈判,2020年将正式签署协议。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呼之欲出。下一步,随着中国向制造业高端升级,势必将进一步强化东盟,乃至亚太经济体与中国的产业联系,使得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属性加强。不仅是中国,整个亚太地区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将更加巩固。

正如疫情之后世界已经无法回到起点一样,全球化也不再需要霸权统治,这才是中国和世界需要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