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丕德畅谈体育评述苦与乐 他支持的球队是?他最深刻的采访是?

撰文: 刘家朗
出版:更新:

你曾渴望亲身前往美国现场观看一场NBA赛事吗?相信不少人心存这个愿望,可是这样的机会不容易有,而留在电视机旁边的观众,你们或会认识香港一位殿堂级体育评述员─张丕德(Peter)。他从1994年起担当NBA及各项美国职业运动的广东话评述至今,历尽无数场大大小小赛事,一直保持着专业水准,为华人观众提供最佳的评与述,但入行至今,最深刻的一次工作经验,竟不是关于篮球。摄影:陈嘉元

“做这行我唯一牺牲的,就是不能戴着‘粉丝的帽子’看球赛。如果大家逼我给一个答案,我便说纽约人吧,因为我在纽约成长,就像香港人喜欢香港队一样。”

教书发掘说话天分

朝九晚五的工作,是张丕德从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科毕业后寻求的生活。从未想过会当上体育评述员的他,首份工作是前往中国桂林,为一家法国酒店的员工教授英语。“毕业前,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已经聘请了我,当时我一下子冲动,致电回美国说要到桂林教英语,却给母亲骂了一顿。无他,那年(1989年)正值民运,她怕我只身北上会很危险。”

他自1980年移民到美国纽约,精通两文三语的他却形容当一名英语老师并非想像中般简单。“懂得英语,并不代表懂得教英语。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我的双腿在颤抖。不过如果没有教书,我不会发现自己原来在人面前说话也还可以。”

经历5年的教育及培训工作,对于张丕德来说并非他心中的理想职业,最长的一份工作只有两年。直至1994年香港有线电视聘请兼职美式足球评述员,他心想:“我从小看NFL(国家美式足球联赛),现在晚上可以看球赛,又有人工赚,不错吧?”谁不知跟教师一样,他形容懂得美式足球,不代表懂得评述。“那年我认识了‘八哥’简而清先生,同时NBA刚在制作广东话电视节目,他介绍我到亚洲电视及ESPN应征,两间公司都取录我,那时入行的心态是玩票性质,想不到会愈踩愈深。”

张丕德强调评述员不能见到什么就说什么。

每周跨越港美两地

当时ESPN成立广东话评述团队,ESPN亚洲总部在新加坡的办公室尚未完成装修,所有华语的节目在美国康州录制。张丕德忆述当时亚视的篮球节目《NBA地带》于周六早上录影,他每周日从香港飞往美国纽约的约翰肯尼迪机场,再转乘2.5小时车程前往康州上班。然后于美国时间周四早上返港,抵港时间于周五晚上,翌日早上录影。“当时亚视将会在总决赛的Game 5起首次直播赛事,如果总决赛打到Game 5的话,我应该帮哪一边评述好呢?”最后得上天眷顾,侯斯顿火箭以4场横扫奥兰多魔术抡元,替他解决了这个烦恼。其后1995年10月起,他正式在新加坡工作至2011年,当中头3年,还会每周往返香港及新加坡两地,为香港及华语观众评述。

张丕德对NBA 各支球队的背景资料了如指掌。

评述和球员皆要全情投入

“记得第一次评述非常紧张,虽然你懂得看球赛,但从粉丝的角度和评述员的角度看,一场球赛会截然不同。”张丕德忆述。“做粉丝可以随时去厕所、饮水、讲电话等。如果你做评述员,虽然不像运动员一样跑上跑落,但两只耳朵也要跟球员一样,投入赛事当中。”

他解释评与述有别:“香港球迷不时对评述员有误解。在外国分得较仔细,评和述是两份工作。‘述’就像司机,带动谈论球赛的方向,引起话题;‘评’可能是教练或球员出身的,他们看球赛的角度不同,当然会多一点从战术角度看。这样分工才最理想。”

张丕德在访问中再三强调:评述员不能见到什么就说什么。“当一个评述员并没有什么秘诀,无可否认需要少许语言天分。因为就算你懂得一件事,但如果不能从脑袋的想法‘完整地’、‘合逻辑地’、‘顺畅地’表达出来,懂多少也没有用。准备资料一定存在,关键是你愿意花时间找,用心钻研,改善自己。”

就算网上数据更新迅速,张丕德也坚持自己手动记分,虽然未必每一个篮板、助攻也能记下来,但此举能帮助融入比赛。

3倍时间赛前准备

“Peter,你喜欢哪一支球队?”张丕德总是被朋友问及。“他们一直追问着,说因为从评述当中听不出我支持哪一队。我除了说声‘谢谢’外,心里会笑着想:‘我的评述水准还可以!’”他解释:“做这行我唯一牺牲的,就是不能戴着‘粉丝的帽子’看球赛。如果大家逼我给一个答案,我便说纽约人吧,因为我在纽约成长,就像香港人喜欢香港队一样。”

每一场赛事,张丕德会以3倍时间作赛前准备。如果一场赛事长达2.5小时,他便会以大约7.5小时作赛前准备。“1994年时还未有互联网,‘备课’要到旺角水务局附近一家书店买外国杂志(编者按:美国图书公司),虽然交代的是上一周的资讯,但那个年代没有那么高要求,现在用手机什么资讯也有。”

张丕德会整理NBA 30支球队的阵容,每个球员也记录在案。

他掀起电脑屏幕,展露30份井井有条的球队档案,这是他20多年来的习惯。“每一支球队都有一个档案,阵容里也会写下每一个球员的简介,例如写下该球员的去年表现、加盟球队后发生的事、合约资料、擅长什么位置得分、善于跟什么球员合拍、强项及弱点等。”他还说,如果要跟进现场第一手资料,必定要浏览twitter。“要看两支球队当地报章的报道,因为没有人比随队记者更接近球员。若有什么内幕消息,理论上他们的是最快最新。”

张丕德赛前会先看熟两队的资料,再想可以说 的话题。

采访刘翔夺金最深刻

除了NBA及美国职业运动评述,张丕德亦曾出访4届奥运会。“我是世界上第一位,在刘翔拿得奥运冠军后采访他的记者。”他谈起最深刻的一次采访是2004年雅典奥运。“当时外访主管跟我说:‘Peter,不如这样吧,初赛、复赛、准决赛你也去捕捉他,做个赛后访问。’虽然他不认识我,但初赛时他知道我是香港电视台记者,如是者每次赛后向他提问4至5个问题,让他认得我。”直至决赛他胜出后,同是上海人的张丕德离远呼叫着他的名字。“我们一直望住他经过通道,他经过前面很多电视台,但是没有一个是华人的,有一家墨西哥的电视台向他挥手,他礼貌地拒绝。我看得出他在那一刻,很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情。他看见我,跟着说话,我再不需要问任何问题。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次,亲身见证华人历史的一刻,我感到荣幸。”

球迷不时误解评述员会有几十部电视看着不同画面,其实控制室只有4至5部电视,评述员有两部电视已很满意。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