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咗5分钟】小津安二郎短片《突贯小僧》新版本京都再现
日本传奇导演小津安二郎曾拍过不少家庭题材,当中大约18部作品于二战期间遗失,另有3部只余下十多分钟的菲林,其中一部《突贯小僧》在今年发现了新版本,并会于10月中的京都国际电影节上映。当年全长38分钟的版本一度于战后遗失,至1988年才找到一个只有14分钟的的9.5毫米Pathe-Baby版本(家庭放映版本),虽然余下不足一半的时间,但从中仍可看到电影的主要脉络。新版本大约19分钟,比1988年的版本多5分钟,但相关报导中并没有提及在哪里找到这个版本。
竟然系三日鲜?!
《突贯小僧》于1929年拍成,是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第12部作品,据说拍摄过程只花了3天。故事灵感来自美国小说家欧亨利(O. Henry)的短篇小说《红毛酋长的赎金》(The Ransom of Red Chief),剧中描述绑匪绑架小孩后却反被小孩欺负,最后落荒而逃。
短片中的主角突贯小僧,也在1932年的《我出生了,但……》,以及1933年的《心血来潮》中演出,其真名为青木富夫,是小津早年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演员。这次找到的新版本虽然比1988年的版本多了5分钟,但同样是家庭放映机格式,附有字幕卡和工作人员名单,是现时最完整的版本。
电影这艺术媒介虽然有超过120年历史,但对于如何保存菲林,以至近年对数码保存的意识依然薄弱。战争是电影损毁或遗失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二次大战,令不少默片时期的作品遗失,有部份留存下来的也只是缺本,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丹麦电影导演Carl Theodor Dreyer于法国拍摄的《圣女贞德受难记》(Passion de Jeanne d'Arc),这部电影被称为默片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早年因票房失利而剪辑了不同版本,原始底片遇失火焚毁,直至1981年在奥斯陆一间疯人院内找到。
《大都会》经数码修复重现人间
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中国电影先驱费穆于1940年导演的《孔夫子》,以至德国导演Fritz Lang长达153分钟的《大都会》(Metropolis),都在近年找到遗失的版本,经数码修复后重现人间。面对人命伤亡惨重的战争,就算在大公司下,电影也未必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