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启德体育园建赛道 汽车会冀借此带动本地赛车业

撰文: 黄乐文
出版:更新:

香港汽车会已不只一次提出兴建赛车场,以往的建议选址包括大屿山和科学园,但都得不到政府支持,余下的旧启德机场用地,可说是本地赛车迷的最后希望。不过,要在这片位置优越的市中心甲级地皮兴建赛车场,所遇到的阻力实非同小可。今次汽车会的建议却颇有新意,把赛道融入“启德体育园”设计,经专家初步研究亦觉得可行,或许这是冲破多年困局的一个替代方案。

香港汽车会建议,把未来启德体育园区外围道路(红色节线)设计成多用途赛道。(HKAA)

我们姑且称这建议为 “替代方案”,事实上,它与汽车会从前提出的建议大为不同,不再坚持兴建一个常设的永久性赛道,相反,建议利用未来启德体育园区的外围道路,改建成一条“ 多用途”跑道,亦即是非单纯用作赛车的跑道。汽车会会长余锦基指,“赛道可同时举办单车公路赛、三项铁人赛、国际级马拉松赛事等不同体育项目,而在没有赛事的日子,它是一条通往园区的交通干道。”

现时启德发展区正公开咨询,未来的体育园发展蓝图尚未落实。(HKAA)

香港曾经拥有领先亚洲首的赛车文化,余锦基亦曾在不同访问中分享过自己的赛车经历。“我20多岁开始赛车,在石岗玩过障碍赛、爬山赛和1/4英哩短途赛等,而澳门东望洋赛道,当年亦由香港汽车会设计,我们亦在90年代举办过港京拉力赛等大型赛事。”可惜,本地赛车及后与街道飙车画上不公平等号,多年来被冠以负面形象,直至近年香港车手如欧阳若曦、方骏宇和李英健等在国际舞台闯出名堂,加上今 年10月Formula E将会在港上演,政府才重新确认赛车是一项“运动”。

本地车手余啸峰(中)与两位赛道专家Simon Gardini(右)和Dafydd Broom(左)到启德发展区实地视察。(HKAA)

确认赛车是“运动”

既然是“运动”,那要求兴建一个合适的“场地”便显得顺理成章。本地车手余啸峰指,香港比邻近地区如日本、马来西亚、星加坡和越南等已慢了一步,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赛车场,而赛车运动其实可带来庞大经济效益,他举例说:“每年与赛车相关的消费是天文数字,但香港车队都跑到外国比赛,资金流到别的国家,如香港有自己的赛车场,可创造本地赛车业,同时带动旅游,吸引多方面资金。”他亦指,香港拥有优良的交通、基建、酒店、物流和税制,这些都有助发展本地赛车业。余锦基补充:“我们的建议是在体育园融入赛道,不会影响园区的主要功能。即使我们尚未与政府部门正式接触,但已展开了相关研究。”

未来启德体育园区的预想图,若政府接纳汽车会意见,外围可望加入多用途赛道。(HKAA)

期望加入设计大纲

汽车会邀请了两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专家,到九龙湾启德发展区进行实地视察,当中包括澳大利亚赛道专家Simon Gardini,以及英国赛道设计师Dafydd Broom。Simon说:“赛道融入街道的设计在外国早有先例,这方案可让其他体育项目与赛车在同一地区进行,日后赛道以维港做背景亦十分壮观。”他预期,这条赛道虽未必符合国际汽车联会(FIA)的1级赛事,但F1以下的其他赛事如亚洲GT赛和超级跑车赛等都可在香港进行。设计师Dafydd则认为:“这方案绝对可行,现于咨询期内提出亦是最佳时机,有望融入园区的整体设计,并加入相关设施,如赛事举行期间通往园区的绕路、赛车维修区,以及控制塔等。”

汽车会会长余锦基(右)年轻时参加不少本地赛车活动,更一直推动在香港兴建赛车场。(罗君豪)

对于推动本地赛车,余会长是不遗余力,在成功把Formula E带到香港后,兴建赛车场便是他的最大愿望。他说:“希望香港人可保持对赛车运动的热情。赛车是任何人都可参与的话动,这条赛道亦不单纯为满足赛车迷而设,它可为有志投身赛车相关事业的年轻人,缔造未来职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