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ula E】转战电动方程式 马青骅期待十月香港首战
我们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赛车场,但亦曾经拥有引以为荣的国际赛,那是昔日在维园足球场举行的“国际小型赛车格兰披治大赛”。终于,今年10月这城市再次与赛车连结,在中环海滨规划出一条全长约2公里、包含10个弯角的街道赛道,更成为第3季Formula E电动大奖赛的揭幕战赛站。
Formula E阵中不乏我们熟悉的名字,包括前F1世界冠军毕奇和保鲁斯的儿子Nelson Piquet Junior和Nicolas Prost,及已故巴西“车神”冼拿的侄儿Bruno Senna。芸芸车手当中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他是来自中国的马青骅。
马青骅曾是HRT及Caterham两支F1车队的试车手,亦参加过A1 GP、Formula 3和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等高级赛事。他于今年4月转战有“电动方程式”之称的Formula E,加盟由前F1车手铃木亚久里成立的车队。经过几场实战后,马青骅说无论比赛策略以至赛车调校,Formula E都与传统引擎赛车大为不同。他很期待将于10月9日在香港上演揭幕战,更预告了对应这条“本土”赛道的攻略。
01:你曾经参加不同类型的赛事,包括F1、F3、A1 GP和WTCC等等,今年转战Formula E有甚么不同?
马:当然很大的不同,Formula E是全世界第一次纯电动赛车,而且每站都是街道赛,都在主办城市的市中心举行,是很有挑战性的赛事。它不如F1或WTCC等都在标准的场地赛道上进行,由于是街道赛,我甚至在每次比赛前连赛道是怎么样都不知道,而街道的状况都不一定,对车手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01:既然这样,你的比赛策略是什么?
马:跟其他的赛事不同。无论是WTCC也好、F3也好,我都不用管它的油耗和轮胎,这些对车手来说都不需要担心太多。但在Formula E我们都用一样的电池,所以要留意电池的使用状况,因为如果每一圈都是100%的使用电池,那肯定不能完赛。怎样使用电池又能保证有比较好的圈速,当中是很难的平衡,所以车队和车手要紧密配合,然后去合理地应用能量。
期待在“本土”出赛
01:听说你很期待到香港比赛,为什么?
马:也算是“本土”吧,毕竟是中国,在这里比赛跟欧洲和外地的感觉完全不同,当然这里也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例如自少一同参加卡丁车赛的车手朋友,而且这些街道都是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可以在这里比赛,是一个很不同的心情。
01:香港站是全新的街道赛,没有数据参考,你会怎样作准备?
马:可以通过之前比赛的经验和数据去看这条赛道,Formula E的最大的难度,是不管这条赛道之前有没有主办过比赛,它可能每次都有些变化,例如路肩和墙的位置,以至路面等都可能会有些不同。然后,所有的练习赛及最后的决赛都是在一天内完成,赛道变化由一大清早到下午不断发生,车手要在比赛中适应这变化过程。(这次来港有没有作实地调查?)我们会去马路上看一下,但只是大概的概念。最重要是等到赛道完全弄好,我们再去看赛道的宽度、弯的角度和路肩的高低情况,要等赛道完成才有意义。(大会何时会完成赛道?)一般都在比赛的周末才封路。(那么其实准备时间不太多?)对,以Formula E赛事来说,每一条赛道都是这样的。
T01是最大看点
01:香港赛道有哪些弯角需要特别注意?哪里是最佳的超车位置?
比较有挑战性的是一号弯(T01),就是发车之后的第一个发夹弯,所有车手都会在这里抢内线,我想比赛当中这个弯是一个很大的看点。T01之后就是555米长的直路,在Formula E里这是一条比较长的直路,直路尾是一个90度弯(T02),是一个非常好的超车点。然后T03、T04过了以后,T05和T06都是很好的超车点。那条555米的直路,在弯道煞车前车速应可达190至200km/h。因为香港站是第3季的赛站,赛车到时也有一些性能提升,车速会比今个赛季更快一点。
01:Formula E赛车的变速箱设计是怎样的?与其他赛车的攻弯技巧有什么不同?
马:从第2赛季开始,变速箱可以自由开发,大家可在技术限制规范中自主研发,有些车队用2速波箱,有些用5速,有些则没有波段。目前我的赛车用5速,但下一季应该会作一些改变,现在还没有决定最终版本是怎样。(5速Sequential在其他赛车是比较普遍?)对,我们车队用的波箱是上季的旧款,今季还在准备阶段,所以没有用太多新的东西,下个赛季可能会有些改变。(这改变会影响你去攻弯?)应该会提高这赛车的性能,我们下一季也会研发再下一季的赛车,全由车队自行设计。
01:相比传统引擎赛车,电能赛车的扭力表现有何不同?如何在比赛中善用这特点?
马:虽然从马力值上看好像并不是很大,但是电马达不能以马力来衡量它的动能输出,因为它的动能输出与传统的内燃机引擎是完全不同的,它会给你更直接的加速感。如何善用就看你的设定。电马达有不同模式可用,可根据需要调整动力输出,例如一些低速弯,根本不用那么多扭力,扭力太大的话它就会打滑。对车手的控制来说,也要适应电马达的输出特性,动力系统、悬挂、车架调校上的配合很重要。
能量管理是关键
01:如何在比赛中平衡电能储备?Formula E是否比其他赛车更需要计算?
马:现在每位车手有两台赛车,比赛中有一个换车环节。但如每圈都以排位赛的能量消耗去跑,那就肯定完成不了比赛,所以能量的管理、合理的运用是整个比赛的致胜关键。这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车手操控,另一方面是车队工程师对能量使用的综合计算,需要沟通和配合。(从车手的角度你认为应怎样控制?)其实在跑弯的时候,每一个弯都要尽可能回收电能,因为赛车在煞车时会有能量回收,但也不能过多的去为了回收动能而损失单圈时间,这是一个比较矛盾的平衡点,要看车手如何调整。这亦是Formula E跟其他赛车最不同的地方,涉及更多的考虑。
01:对于没有声音和汽油味的赛车,你习惯吗?你认为电动车的未来会如何?
马:其实是有声音的,只是跟内燃机不同,在现场看的话,会听到电马达、变速箱的声音,当然与传统赛车有些不同,但我觉得并不是问题。(加速感与引擎赛车有什么分别?)它的整个扭力输出空间很大,以内燃机引擎来说,都要达到一定的转速,只有在那个转速区内才会有最大的动力,但Formula E的话,它的(扭力)转速区间会比较大。
电动车应该会成为将来的主流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动车会是我们的主要代步工具,当达到一定的质量时,例如有充足的充电站,电动车一定会是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01:大家都在留意你的动向,来季除了Formula E还会参加其他赛事吗?
马:目前还未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因为Formula E的赛事也比较紧,而且我刚来到这赛事,希望在这赛事更集中的跑,下季应该会参加整个赛季的赛事。(WTCC和F1还是你的目标吗?)看合适的机会吧,如果机会合适而又不跟Formula E有冲突都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