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另类永续设计︰用植物发电机自制鸟语花香
永续设计(Sustainable Design)不是新鲜事,这种从前提倡以符合经济、社会及生态学三者永续经营为方针的设计方法,发展至今已不再纯粹着眼于废物利用。三个本地创作单位,同在不伤害环境情况下取之自然,让材料未成垃圾和废物前,以永续方式去运用这些自然物料,进一步探索永续设计在香港的前路。
摄影:龚慧、黄宝莹、梁鹏威
永续设计不仅能应用于城市建设和日常生活,分分钟更能解决能源问题。于2011年成立的KaCaMa Design Lab(KaCaMa),由三位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毕业生陈韵淇(Kay)、孙嘉希(Catherine)和陈少华(Match)组成。过往他们一直致力于各种形式的永续设计创作,擅长利用废料加工制作,点缀生活的同时,也希望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最新制作的“植物发电机”生态电池实验空间,他们便从大厦单位中的手作坊,转移到人来人往的大商场,受众不同了,所推广的理念却如一。
将被弃置的街头广告横额循环再用,剪裁成色彩缤纷小块的灯具Living Pixels、利用展览会后被弃置的衣架组合成一系列家品Hanger Collection、把蛋壳清洗及处理后,混合大豆蜡和棉芯的鸡蛋蜡烛Eggy Candle等等,都是KaCaMa近年来的得意之作。这些作品都有共通点,都是废物利用并再造,然而新作“植物发电机”却是以另一种方式来实践永续设计,开拓其他可能性。
一场植物.设计的实验
说到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中小学课本往往只会提及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发展成熟并已被普遍采用的“主流”能源。因此,对不少人来说,植物发电仍然非常陌生,或会觉得复杂无比。但其实原理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明:众所周知,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并制造出含营养的有机物。用剩的有机物则会储存至土壤中并进化分解成电子,透过把铁片插入土壤收集分解过程中的电流,便能产生电力。KaCaMa在展览中制作的30多个“植物发电机”正是如此产生5伏特电力,驱动雀鸟发声装置,令商场的花园广场变得充满鸟语花香。
“植物和人类的关系非常亲近,我们除了以植物为食物外,现代城市人更会以植物去改善身边环境。”对于身为设计师的Kay而言,植物和设计的关系亦特别密切:“只以种植为例,单是盆的设计已经是一门学问。与此同时,植物亦和城市生活距离甚近。”加上眼见树林消失速度惊人、能源危机等问题,令一向关注环保议题的KaCaMa决定展开植物发电计划,尝试发掘更多的解决方法。
产物设计最重要的一步,亦是第一步,便是解决问题。有趣的是,Kay和同伴均不是工程或生物学专家,着手研究植物发电的过程,既是设计,亦满是屡败屡试的科学实验。“外国资料提供的发电理论确实是正确无误,但不一定适合应用在香港,在选择植物时首要考虑香港的天气,要知道香港的湿度和气温跟其他国家截然不同。怎样令种植过程产生多些能源?一块铁片还是一条铁圈的接触面比较多?哪款材质的铁片功率比较高?”Kay将计划中的考验娓娓道来:“此外,水多则能够减少电阻,但也有机会把植物弄死,因此水分和采光需要不断作出调整。设计的原意,正正是要不断发掘。”
是时候扩阔想像
虽然是次KaCaMa的“植物发电机”只能推动鸟鸣发声装置,但其实植物蕴含的能量,远远大于你我的想像。智利科学团队在去年制作出名为E-Kaia的充电装置,利用泥土替手机充电、荷兰Plant-E公司亦不断壮大绿色发电设施,以土地和植物提供街灯系统所需的能源。按照这个走势,以植物发电为方向的永续设计,似乎真的能够茁壮成长,为城市带来一番新气象。“社会空间、民生议题、环境议题等等,永续设计涉及的范围可以好大,未必只是回收物料和做产品这般简单。”但在凡事功利挂帅的香港,要推广成本和收益未必能达正比的永续设计,恐怕比欧美国家更难。
“与其说是困难,倒不如说大家欠缺幻想空间。”Kay认为市民并非反应冷淡或没甚兴趣,而是缺乏具体的想法。“城市化规管了我们的活动范围,令大家好像少了‘落街玩’的机会和意欲,但其实城市空间应由我们亲自开拓,以遥控车为例,谁说只能在遥控车场玩?很‘低智能’地擡出街玩,同样能打破对赛道的定义。”
开拓想像正是KaCaMa在大商场作植物发电展览,并举办工作坊教导中学生利用回收胶袋编织盆栽器皿的一大原因。“参加工作坊的学生也很惊讶原来植物还有意想不到的用途,透过教育令他们发掘更深、接触更多,以后才能令香港人有更多讨论。”Kay以深水埗鸭寮街的太阳能板和LED灯为例:“太阳能和LED技术的普及化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来。正如荷兰在数年前已经开始在天台透过植物生产能源,香港是时候打开想像。”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