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m起动】唤醒身体的清晨

撰文: 余婉兰
出版:更新:
香港的速度快、噪,难以听见大自然的声音。水池认为,在晨曦这个时候,应该可听见城市最片刻的宁静。(沈君翰摄)

土瓜湾某工厂大厦的舞蹈室内,数人陆续梳洗过后,就钻入睡袋,偶尔翻翻身或查看手机。灯一关掉,未几,众人安静下来,只有一、两人藉著墙角灯泡的幽暗光线,在被铺外继续伸展身体。夜晚十时,窗外街灯比起那灯泡的暗淡微光还要亮。虽说土瓜湾是旧区,人声、猫叫声或车辆疾驰声,整夜没息止。直到凌晨三时多,才稍为沉寂下来,虽算不上完全寂静。

清晨4时,舞蹈室的灯亮起,数人陆续钻出睡袋,起床梳洗,准备上一堂由台湾资深舞者水池(林晏甄)带领、 与身体对话的课。她要求学员每晚十时入睡,凌晨四时上课,展开身体,迎接晨曦,直至早上九时。这段时间,对香港人而言,过于超现实。这几天,他们的作息与这城市脉搏背道而驰。

工作坊以脊椎训练为主轴,并训练肌肉力量。因为当脊椎不够力量,就没有办法做好基本的形体动作,甚至影响整个形体结构。

缓速进行的仰卧起坐,令学生濒临“崩溃”边缘,不住喘息和歇斯底里地叫嚷。水池会用手掌抚著学员的胸口从旁指导。然而,原来一半以上的学员,胸口都像被重重压住,无法畅顺呼吸。水池说:“心中有许多秘密,都压著在心口了。”(沈君翰摄)
水池追随直觉,按学生释出的讯息而调节课程内容。她感觉到他们给予的讯息是:需要拥抱。她觉得香港人的心理压力特别重,但在城市里,人们还是希望开心,所以她让学员透过拥抱,放下冷漠,并思考如何分配两人的空间,思考愿意打开多少空间。(沈君翰摄。)
每个人手持几近溢满的水杯闭目慢行、蹲下。水池说,水杯像一面镜子,或者像一种很珍贵的东西,你想奉献。当你愿意奉献时,自感豁然开朗;当你放弃时,感觉更为强烈。 (沈君翰摄)
在水杯练习过后,水池老师让学生找回自己最舒服、最自在、最放松的位置,每个学生放松和自在的姿势不一。有的完全地躺卧在地上,也有的半垂身体在半空,每个人的安放都有各自的原因。(沈君翰摄)

形艺祭——迎接晨曦身体工作坊

资深舞者水池(林晏甄)在台湾办这类身体工作坊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去设计,一般会在白露(9月7或8日)和惊蛰(3月5或6日)进行,因为白露代表苏醒和丰收;惊蛰代表能量的打开,都有迎接的意思。而在香港开办时则改作迎接晨曦,因为晨曦是城市以及人心最为宁静的时候。

形艺祭的创办人莫颖诗(Vinci Mok)曾在台湾上过“迎白露凌晨工作坊”,她感觉香港人日常被工作及资讯淹没,没空闲认识自己的身体。于是将晨曦工作坊带来香港,挑战香港人的“不动”与“不眠”。形艺祭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movingart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