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青光眼】急性个案冬天发病率增 两大因素增眼压伤视神经
踏入冬季,因日照关系昼短夜长,而天气乍暖还寒,加上流感爆发,容易令人著凉或染病,而以上原来更成为青光眼病发数字增加的原因。青光眼有“视力小偷”之称,是本港头号致盲凶手。眼科专科医生透露,急性青光眼患者在冬天的求诊次数明显上升迹象,而进食近年大热的“超级食物”羽衣甘蓝,就有助预防青光眼的发生。
根据香港眼科学会的数字,23%失去视力的病人是因青光眼而致盲。所谓的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压力过高。在眼球内有房水以维持眼睛的形状和提供养料及氧气给角膜及晶状体,在正常情况下,房水会由眼内组织分泌及排走,但当房水屯积在眼内不能排出,眼球压力会过高,最终可导致失明。
眼压过高令视神经受损
青光眼主要分成两大类,分别是开角性青光眼及闭角性青光眼,前者是慢性疾病,是最常见的青光眼种类,患者初期并无病征,但视野会逐渐收窄;而后者就因为眼睛前房角狭窄,眼压突然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
眼科专科医生汤文杰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急性青光眼在冬天发病率特别高,个中原因与冬季昼短夜长及服食感冒药有关,“冬天青光眼的求诊人数有明显上升的迹象,虽然成因未明,但我们估计因为冬天一般昼短夜长,瞳孔长期处于放大的状态,所以导致急性青光眼的机会增加。”汤医生解释说。而另一令急性青光眼个案增加的诱因,就与服食感冒药有关:“冬天较多人患有伤风感冒,但其实我们服用的感冒药有导致瞳孔放大的成分(抗组织胺及抗胆碱激素),所以令患上急性青光眼的机会也大增。”
及早治疗可减视神经伤害
他进一步解说,急性青光眼患者眼睛前房角狭窄,排水系统较难排走房水,而瞳孔放大令房水流通受阻,眼压便容易急剧上升,形成急性青光眼。患有远视、年龄高于40岁均为高危人士。
急性青光眼病人有明显征状,包括眼痛、头痛、视力模糊等情况,汤医生提醒,“如果眼压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病人会有作呕的感觉。”而只要及早治疗,就能将神经线的损害减至最低,常见的快捷治疗方式有注射药物、服用药物及滴减眼压眼药水,情况稳定后病人可做虹膜激光手术,在虹膜打一个小孔帮助排水。
“超级食物”防青光眼
除药物治疗外,汤医生更建议可多吃绿色蔬菜:“过往哈佛有研究显示,吃一些绿色蔬菜,有助减低青光眼发生的机会达三成。”其中较有效的蔬菜,就包括近年大热的“超级食物”羽衣甘蓝,另外有芥菜及菠菜等,因这些蔬菜含有膳食硝酸盐,有助血液循环,从而帮助房水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