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寒】中医建议宜早睡晚起 三部位最忌吹风受寒
今日(5日)是廿四节气中的小寒,《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但其实气候纪录却显示,小寒往往较大寒冷。中医师就提醒在这个冻的天气下,身体血气运行会减弱,身体较易出现一些俗称“痹证”的痛症,以及其他不同疾病;至于养生法则,就是要把身体闭藏,早睡晚起,同时也要避免身体3个部位直接吹风受寒,而在进食温补食材同时,应尽量配搭滋润性食物。
小寒是冬季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也是一年廿四节气中的第廿三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度。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其字面上虽然是没有大寒那么冷,但根据经验会发现,其实小寒也往往较大寒冷,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在北方,此时也可见到喜鹊,它们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而小寒天气的晴暖,同时也被视为预示著第二年气候的状况。
早睡晚起 太阳出来后才活动开始
冬季天气寒冷,大家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徐医师解释,通常小寒的时候因为天气冷,会形成身体血气运行减弱,“中医认为有‘寒主收引’的情况,所以身体可能会容易出现一些痛症,俗称‘痹证’,甚至一些心脑血管的毛病、咳或者感冒、伤风也容易出现。”
他更提醒大家要尽量避免晚睡,“在中医一些养生法则上,认为到冬季要潜藏身体的阳气,即是在天气冷的时候,要尽量将身体闭藏,如果不去休息睡觉,很多时会令身体的阳气耗散过度,日间活动最好等待太阳出来后。‘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早睡的意思是早一点睡,入夜后早一点睡,晚起的意思,当然不是睡至11、12时,是等到太阳出来后才活动,是比较合乎养生法则。”
忌寒风吹面、颈、背 室内运动免大汗
徐医师又温馨提示,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日子,一定要多穿衣服以免身体受寒,且更要特别避免背部、颈部等地方直接吹风,“这些地方如果吹风的话,轻则引起局部地方疼痛,例如是颈紧膊痛,吹到背部更会特别容易患上感冒等情况,因为背部上的穴位如果受寒,是比较容易出现感冒。”
至于运动方面,徐医师指要注意冬天需要闭藏,所以运动量不适宜过大,以免阳气耗散太多,运动方面应避免大汗淋漓,所以较适合的运动包括缓步跑、散步等,做运动时也可尽量留在室内,“天气冷在室外,有时因温差或运动后被寒风吹到,就容易出毛病;有时寒风直接吹面部,身体虚弱的人更会有面瘫情况。”
饮食温补、滋润兼备
常云冬天应多加进补,徐医师就教路,在小寒时进食的食物方面,可以进食一些温补的食材,例如羊肉、牛肉等,但要注意进食温补食材同时,应同时尽量配搭一些有滋润性的食物如银耳、木耳,既有补肾的效果,也相对平和,能平衡人身体的躁性。此外,在冬天进食黑豆,亦一样有补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