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买汇丰蚀十多万 中女转投资新楼 惊觉租金唔够冚供楼开支

撰文: 黄文琪
出版:更新:

香港人普遍认为投资“砖头”最稳健。任职文员的陈小姐于2021年楼市高位入市,斥约600多万元买入鸭脷洲楼花单位,打算作长线收租,近日收楼后却发现“租不抵供”。不过,曾在股票市场损手的她透露自己“买乜跌乜”,单是“炒㶶”汇丰(0005)已蚀十多万元,故深信“砖头”最保值,更豪言“我唔信三年后楼价都会咁低!””

任职文员的陈小姐,原本与家人同在沙田区一个私楼单位,她月入逾4万元,远超港人入息中位数,每月“轻松”储过万元。十年积蓄加上家人“协助”支付部分首付,陈小姐终在2021年5月购入鸭脷洲逸南一伙一房楼花单位,楼价约650多万元,承造近五成按揭,首付涉约320多万元。

原打算购二手楼收租 对楼花感抗拒

陈小姐最初计划购买二手楼收租,预算约650余万元,首选港岛区。前年她透过地产经纪介绍并参观了数个二手单位放盘后,发现超出其预算。及后辗转参观了当时正在推售、仍属楼花阶段的鸭脷洲逸南。

陈小姐指,原本没有打算买楼花,甚至有点抗拒,但参观示范单位后有感单位间隔、设计均较想像中好,且单位拟日后出租予单身、商务人士,“一房一厅舒适度比开放式单位高,厅有对流窗、算通风,又望到少少海景”。

每月供楼开支逾1.7万 “租不抵供”

去年楼市吹淡风,银行又开始上调息口。经历了逾一年半的楼花期,陈小姐近日终于收楼,却面对另一难题。她表示,现时每月供楼逾16,000元,加上1,200元管理费,每月开支逾17,200元。

原来当日入市时,她预计单位可以约17,000元出租,近乎完全抵销供楼开支。不过据她了解,单位目前的市值租金仅约15,500元,“租不抵供”,意味“靠租客帮自己供楼”的如意算盘“未完全打响”。陈小姐直言,“最理想情况当然系唔使自己供,有人可以帮轻一份,冇咁大压力。”她指,此单位是用作长线投资,冀日后升值再“细屋换大屋”供自住。

曾买股票、外汇 “真系买乜跌乜”

被问及为何投资住宅物业,曾在股票上“损手”的陈小姐表示,在港投资“砖头”最保值,“股票成日大起大落,自己又唔系炒股专家,之前买过股票、外汇,真系买乜跌乜,试过一买汇丰佢就宣布唔派息,最后蚀咗十几万。”

面对自己高位入市,去年楼价累跌近15%,陈小姐指,对楼市前景仍感乐观,并指楼价下跌只是受疫情、经济下行等负面因素影响,认为随著防疫措施放宽,楼市会开始转旺,而且港岛楼一向保值,“都系啱啱收楼,三年内都唔可以放,我又唔急著放(卖楼),我唔信三年后楼价都会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