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地下铁”:为何地道是战争最恐怖的第四领域?
加沙战争打了超过一个半月,大家对于可长达500公里、被称为“加沙地下铁”(Gaza metro)的地道网络,相信已经不感陌生。今天的以色列国防军海上和地面封锁兼备,空中监视、空袭、地面交火一应俱全,在沙加造成物资短缺的人道危机,破坏了半数建筑物,杀害平民过万,但以军至今还有一道死命令,就是要求士兵们不要贸然亲身进入地道。
也许是这个原因,导致以军地面包围进攻北加沙近一个月之后,哈马斯最高领导层一个都找不着,似乎全都成功南逃。
相对于海、陆、空三个传统的战争领域,地道给任何军队带来性质上完全不同的挑战。这种挑战有三个层面,一是寻找和发现地道,二是进攻跟破坏地道,三是地道里的作战。
历史悠久的战争模式
地道,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战争模式,最早的记载出现在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时代,主要用途是用来攻城,以地下通道绕过城墙,又或者掘空城墙的地基,在进攻之时从地下破坏城墙(其中一种办法是先在地道架起木制支架,进攻时放火烧木,导致上面的城墙失去支撑)。到了火药发明之后,火药同时可以配合地道使用来从下炸毁城墙,使堡垒要塞价值大减。
到了日俄战争同第一时世界大战的时代,以地道越过对方防守阵地,依然是地道的一个主要用途。在一战欧洲战场的战壕阵地战中,交战双方甚时有时在挖掘地道和反地道时偶然相遇,因此要在黑暗、狭小只能以声音辨别敌人位置的地下空间中直接用挖掘工具互相厮杀。
除了进攻之外,地道的防守作用随时代推演也愈来愈多出现在战争上。在堡垒要塞的时代,人们会在堡垒之外预先挖掘地道,用来在战时侦探攻击方的地道攻势,这些地道也会有迷宫设计、方便倒塌的机关,作为针对进攻方的陷阱。
用于防守的地道建设在二战时登上巓峰。法国在两次大战期间就在其与德国的边境上建成了著名的马其诺防线(Maginot Line),以一连串由地道连接的要塞组成,防守位置炮轰范围紧密连接,地道设计包括防止被毒气攻击的正气压,有轨道接连作运输,可以抵御高空和大砲轰击,有容易倒塌的设计避免敌人攻破一点即能穿透整条防线。最终,德军进攻法国也选择了取道比利时而绕过马其诺防线。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也在不同岛屿上兴建大量地道作防卫,并隐藏其大砲位置。例如在硫磺岛上,日军建立了一系列的地堡和总长18公里的地道,美军在五倍于日本守军兵力和大量舰砲同绝对空中优势之下,其伤亡人数依然比日军高,是整场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次有此比例的战役。
越战期间在西贡(今胡志明市)西北数十公里的纠支地道也对美军构成了长期挑战,抵销了美军的绝对性空军绝势,让越共人员能经常神出鬼没地攻击美军。纠支地道内部极其狭窄,对体型较大的美国士兵构成移动上的困难,当时美军还有称为“地道鼠”(tunnel rat)的士兵,专门负责带着刀、手枪、电筒深入地道查探,由于地道内状况极差,毒蛇蝎子俱备,对“地道鼠”构成极大心理压力,任何“地道鼠”都可以自行退出地道任务,上级也不能要求他们重返地道。
数千年来,海、陆、(以至其后的)空三个领域的战争科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绕围地道的战争技术却依然受制于古以有之的地道天然局限。
地道战的科技局限
在寻找和发现地道的层面,数千年前人们已经懂得在关键位置放上一碗水来观察附近有没有可能是来自地道挖掘的震动,又或者是直接观察有没有地方出现被挖掘出来泥土堆积的情况。
今天的以色列军队要查找哈马斯的地道,也是从感应震动和直接观察痕迹的两个方面着手。卫星雷达、透地雷达、各动震动感应器,甚至是埋在地底的光纤,也可以用作对于地下震动的感应。同时,以军亦有其他基于回音或引力转变的科技来探测地下是否存在已存在的地道。但这些科技都会遇上地质的天然限制。而更直接的方式则有以无人机等现代科技对于人们生活模式的观察,例如有一群人走进一座建筑物之后就再没有出来了,可能就是能间接证明其为地道入口之一的证据。
在进攻地道的层面,古时就已经有烟熏、水淹之类的策略,后来亦有毒气攻势。但这些一方面受到战争法的局限,另一方面对于设计较为复杂的地道,也并非有效办法。
在破坏地道的层面,像加沙这样人口密集的地区,就构成更大的困难。破坏地道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它炸掉。但是将加沙的地道炸掉,就好像将香港的地下铁路炸掉一样,地面上的建筑也会严重倒塌。也出于同样的原因,大规模用针对地下建筑的炸弹来进行空袭,也几乎等同于将整个加沙移为平地。
爆炸不好使用,那就唯有将地道封起来。以往为了对付从加沙越境到埃及作走私用途的地道,埃及曾经使用持久性的水淹,让地道不能再被使用。在灌水不行的地区,用混凝土将地道封闭起来是最直接的做法。然而,哈马斯的地道满布整个加沙,以军也难以把大量混凝土送进各方交火的战场之中。
以军目前也有一种称为“海绵炸弹”(sponge bomb)的武器,它是一个塑胶容器,里面装着两种化学液体,中间有金属区隔,当区隔被拆去,炸弹就会膨胀成一个密度高且非常坚硬的海绵橡胶,可以用作封闭地道之用。这种炸弹也适用于在迷宫般的地道作战时,封闭部份通道,以免被敌人突袭。但海绵炸弹的封闭临时性质较高,还需要其他长远封闭或破坏地道的办法作配合。
破坏地道本身,还有一个长远的缺陷。那就是,如果该区此后又落入敌人的控制之中,很快新的地道又会再被重建起来。美军在越南和阿富汗都曾遇过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以士兵亲身进入地道查探或进攻避无可避。在此,地道作战的原始性可算是展露无遗。在地道之中,一般的军用夜视镜很多时候都没有作用,因为夜视镜也需要微弱的环境光线,但在地道里连这个都没有。地面上的通讯设备,在地道里都难有用途,卫星通讯用不了,视线传播的电波在迂回曲折的地道内难以应用。在狭窄的地道里开枪亦有可能因为后座力而伤及开枪者自己。地道的环境也可能充满危险,例如碰触到静止的积水也有可能释出毒气。同时,地道的防守方也有着一夫当关的优势,亦非常容易为进入的外来者设下种种陷阱。
因此,以色列国防军虽然有着专门针对地道战的部队,但至今也依然尽一切可能避免派士兵直接进入加沙的地道,而是使用经特别训练的狗只,又或者专门设计的地面机械人或无人机去先作探听。
但是,跟在地面上或海面上使用无人机不同,地道依然构成了严重的通讯局限。因此,它们若非使用有线的通讯方式,就是要在地道的适当位置放下反射讯号的装置,这些因素都局限了它们的使用距离。
对于地道战,西点军校现代战争研究所的所长John Spencer表明,地下作战更像是在水底作战而非在建筑物里作战,没有任何在地面上可用的东西在地下能以同样的方式运作,视觉、呼吸、导航、空间测量、通讯、杀敌全都要需要特别的装备。
美国智库外交政策研究所的国家安全高级研究员Paul J. Springer则指,地道战可以抵销传统压倒性军队包括资讯优势在内各种科技优势,变成攻击方的防守恶梦,如果非常规战争未来几十年依然流行,地道将很可能扮演一个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也许,加沙战争,正如俄乌战争一般,正在为世界演练一种未来可能会再次出现的作战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