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冲突|加沙停火各式“嘴炮”的虚与实
转眼间,由哈马斯(Hamas)10月7日越境突袭引发的新一轮以巴冲突已持续超过一个月。起初几天全世界对于过千名以色列人被无差别杀害的同情,在以军针对加沙走廊(Gaza Strip)的持续无差别轰炸,以至断水、断电、断粮的战争罪行之下,迅速转化成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停战呼声。根据《经济学人》的一项统计,在西方社交媒体上,10月7日数量上尚是平分秋色的挺巴、挺以言论,到19日已发展成挺巴高出挺以近四倍的规模。
问题是,没有实力和行动支持的言论,无法改变实际状况。联合国、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各国内部的民间团体,以至在中东地区没有硬实力的国家,大都站在直觉上符合道德的一边,呼吁以色列马上全面停火。但以色列不停火又怎样?直至今日来看,答案是没有怎样。
“抵抗轴心”的表演式抵抗
除了美国之外,最有可能让以色列却步的是中东区内国家,特别是伊朗支持的所谓“抵抗轴心”(Axis of Resistance),包括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组织,以至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系列武装组织。若然他们果真扩大对以色列和美国驻军的攻击,这种威胁确实有可能会迫使以色列在加沙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然而,中止加沙人道危机显然不是这些区内国家或势力愿意付出沉重代价来争取的东西。例如,11月3日,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又译纳斯瑞拉)终于发表了这轮以巴冲突爆发后的首场公开讲话。真主党此前已经警告过如果以色列地面进攻加沙将会升级局势,可是,纳斯鲁拉长篇大论地讲了近一个半小时,并没有因为以色列的地面进攻而宣布升级,反而透露出一种“爱莫能助”的讯息。
纳斯鲁拉强调四点。一是哈马斯10月7日的袭击“百分之百”与真主党无关;二是他呼吁加沙停火,但责任在于区内其他国家,例如对以色列实施能源禁运等;三是真主党局限在以色列北部的持续袭击已经打击了不少以军目标(按:如今真主党已为此丧失超过60名战士);四是未来还有升级的可能。
很明显,伊朗支持的真主党,一方面碍于黎巴嫩国内的经济民生问题,另一方面也想保留自身作为伊朗长期悬挂在以色列头上的利剑的地位,并没有尽一切努力制止以色列加沙暴行的决心。
这背后当然还有美国介入的考虑--11月5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突访伊拉克之后,被视为较亲近伊朗的伊拉克总理苏丹尼(Mohammed Shia al-Sudani)就马上出访伊朗--但真主党此刻的攻击整体而言比较早前还要稀疏,可见伊朗方面连以武力“擦边球”的意图也欠奉。
其他“抵抗轴心”成员,同样也有针对以色列和美国部队的攻击,但跟以色列相隔千里的胡塞组织,最多只能打到以色列南部的沙漠。而伊拉克亲伊朗武装组织的联盟,跟胡塞组织一样,多番公开点算自己对美军目标的各式攻击,着意显示自己有在做事情。但他们的行动,同有能力直击以色列全境却将选择在边境几公里交火的真主党一样,表演性质太于实际。
穆斯林国家的强硬“姿态”
区内国家的态度其实也“不遑多让”。伊朗嘴上强硬不在话下。约旦、土耳其、巴林等同美国关系友好的国家也召回了驻以色列大使。
其中,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的言论更是出位,表明哈马斯不是恐怖组织而是自由战士,指责西方营造针对穆斯林的十字军东征氛围和以色列犯下战争罪行、进行“大屠杀”,断绝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的任何联系,甚至暗示会向以色列动武(“我们可能突然在一个夜晚来敲你的门”)。不过,土耳其当局的最具体行动,似乎是其国会在11月7日决定不再在国会中售卖被指支持以色列的可口可乐和雀巢公司产品。
巴林召回大使的行动,也是充满疑团。其国会在11月2日宣布召回驻以色列大使,但召回大使的权力却不在国会,随后人们才发现原来大使早就回家,但巴林在2020年才建立的对以外交关系并没有受到影响。
同样地,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King Abdullah II)11月6日高调宣布“我们毫无畏惧的空军人员在半夜将紧急医疗物资空投到加沙的约旦战地医院,援助加沙战争中受伤的兄弟姊妹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永远支持我们的巴勒斯坦兄弟”,恍惚是约旦的单方面行动,英勇无惧地进入以色列管控的空域去拯救受难加沙人民一般。当然,这其实是约旦跟以色列协商后才在十足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的行动。
11月12日,伊斯兰合作组织(OIC)将会在沙特利雅德(Riyadh)举行特别峰会,讨论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攻击。伊朗总统莱希(Ebrahim Raisi)也会亲身出席,是沙、伊两个本年恢复外交关系之后的又一迈步。
可是,跟让人们由期待变失望的真主党领袖演说一般,我们不能不质疑这场峰会除了一堆耳熟能详的外交表态之外能够达成什么实质成果。
美式“人道暂停”的无力
实际上,最有可能单凭一张嘴就能叫停以色列的,只有美国。不过,拜登(Joe Biden)当局的停火,只是“人道暂停”(humanitarian pauses)又或者“策略性暂停”(tactical pauses),而不是全面停火(ceasefire)。两者的不同在于,“暂停”只是为了缓减人道灾难的必要之为,无可避免会继续杀害平民的军事行动将会持续;而停火,就真的是停火,变相就是要以色列放弃武力清扫哈马斯的战争目标。
然而,跟呼吁以色列停火的其他国家差不多,美国也无意尽力阻止以色列。在美国普遍的挺以民情之中,拜登要做的只是设法减低以色列加沙军事行动对美国外交地位和美国国内政治的次生负责影响,希望让以色列能够继续打下去,同时又迫使以色列不要打得“太难看”。
有美国民情支撑,较倾向同情巴勒斯坦人的民主党政府也不敢以停止军援、停止外交支持等方式去要胁以色列。因此,内塔尼亚胡对于拜登的“人道暂停”呼吁爱理不理,近日甚至公开间接反驳美国“不要占领加沙”的公开立场,表明以色列未来有可能要“无限期”掌控加沙的安全。
退一万步而言,就算美国任由以色列自生自灭,只要没有任何国家或势力愿意以硬实力作出正面行动阻止以色列,以色列凭其与哈马斯的悬殊实力差距,也可以继续进攻加沙,不管残害多少无辜生命,直至其心满意足为止。
国际政治,就是处于这样的一种无政府状态之中。
当然,大可以“无耻到底”的以色列,也不希望因为加沙战争而付出无上限的外交代价。因此,如今已经包围加沙城的以军目标颇为明确,就是要在短期内不顾世界各国的“嘴炮”,不惜大开杀戒强力收服加沙城,大举扫清城内哈马斯,进而宣布达成重大战果,收窄战事,以小规模地面行动针对性地将哈马斯慢慢地赶尽杀绝,并重开一定程度的人道物资输入,以堵国际社会之口。
不过,要压服加沙城,说时容易做时难。呼吁停火的“嘴炮”声,大概还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这是一出血腥的悲剧,但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其核心就在于人们明知道剧情将如何发展,却没有能力或意愿去阻止其可怖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