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南北截断 以色列的围城策略能带来最终的胜利吗?
踏入11月3日,以色列针对加沙的地面进攻已近一周之期。相较于上万军人规模的大型进犯,以色列国防军采取了较为保守的策略,从西北沿岸、北部拜特哈嫩(Beit Hanoun)以及加沙河以北、加沙城以南一带三面进军加沙,形成对加沙城的三面围攻之势,将加沙一分为二。总参谋长哈莱维(Herzi Halevi)2日就声言以军已完成对于加沙城的包围,正在深化城内的地面进攻,而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亦称战役已达高点。
自10月7日哈马斯(Hamas)发动越境袭击,杀害近1,400名以色列平民之后,以色列对加沙的非直接炮轰已造成超过九千人死,相当于加沙人口的接近0.4%,当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儿童。
为了避免加沙人道灾难引发更上一层楼的国际压力,以及降低以军自身的损失,以军的策略似乎是要将死伤惨重的城市交火尽量减少,改以分割哈马斯武装和围城策略制胜。目前,以色列虽然已容许了累计超过250架次的人道援助货车进入加沙,却一直阻止燃料流入。其目的就是要围封藏身地道的哈马斯武装份子,让他们在能源耗尽之际不得不离开地道(按:地道需要使用照明、通风等设备),从而更容易被以军清剿,减少地道战的人员伤亡。
如果以军能完成对于加沙城的包围,确保从南方拉法(Rafah)口岸输入的物资不会流入加沙北部,以军甚至可能可以开放更多人道物资和燃料进入南部,改善当地人道状况,减低国际压力,并同时诱使未肯听从以色列呼吁撤离加沙北部的大约三分之一当地人口经以军安排南移,让以军在加沙北部能更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哈马斯份子。
当然,这一种围城策略并不能完全避免城市交火,也不能避免杀伤平民--事实上,以军称用以杀害哈马斯高层的贾巴利亚(Jabalia)难民营空袭已再次引来国际声讨;联合国也因为以军对加沙北部的地面封锁而停止了人道援助的输送,危及尚逗留该城的30余万平民。但相较于大规模的地面进攻,这已是较能避免平民和以军伤亡的做法。
经过一周行军之后,以军死亡人数大约为20人。哈马斯虽有反抗,却未能阻碍以军在地面上长驱直进,对加沙城形成包围之势,割裂哈马斯的南北连接。这确实显示出,经历过10月7日前的严重情报失误之后,以色列的安全部门似乎已重新从安逸中苏醒过来,在策划到执行,都恢复了其专业性。
短期内能阻碍以军行动的,大概就只有国际压力和冲突扩大的风险。
区内国家对于以军的地面进攻,依然停留在“出口术”的层次。在美国的外交保护之下,联合国的外交场合也只沦为各方舌战的舞台。虽然拜登(Joe Biden)当局对以色列“自卫权”的一面倒支持已经让国务院的官员将内部争议升级到在《外交政策》期刊上笔伐拜登政府的层次,而拜登也因其挺以立场在民调上丧失超过40个百分点的阿拉伯裔美国选民支持,但拜登的立场只软化至呼吁落实人道物资输入所必需的“暂时休战”的级别,并没有缓减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
至于冲突扩大的风险,一周交火之后,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组织都不断加大对于以色列的攻击,不过前者的攻击依然未有深入以色列境内,绝大部份集中在以、黎边境早已撤离平民的地区,后者则与以色列本土相隔超过1,500公里,实质威胁有限。
这些伊朗支持的“反抗轴心”组织会否越过“象征性”攻击的界线,我们大概可在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将于当地时间3日下午3时发表的加沙战后首场演说中窥见一二。
不过,无论真主党会否在以色列北部打开新战线,其长近一个月的“迟疑”已让以军做足了准备,真主党的潜在攻击不太可能直接影响以军在加沙的部署。相较之下,真主党则要顾及黎巴嫩的国内民情--近日有真主党媒体的民调就显示有68%黎巴嫩民众反对与以色列全面开战,支持有限度施压以军的行动的比例则有52%。
如果国际压力和冲突扩大的情势不再升温,以色列的围城策略将有望达成大举清扫加沙哈马斯势力的目标。我们不难想像以军以月计的时间缓慢地逐区清扫加沙城内的哈马斯成员,继而(在平民人口人减的城市中)落实临时占领,以从以色列输入的物资作利诱,容让加沙人经以军检查之后重返北部,再在加沙南部重演北部的围城策略。
这个如意算盘落到实处当然不会像纸上谈兵般完美,却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
但以色列军事策略即使能成功清除哈马斯的军事实力,最终的胜利也不会轻易到来。毕竟,哈马斯只是以巴冲突的症状而非病因。治标不治本的军事胜利始终不能长久。而治本所需要的,是政治,而不是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