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危机后 习近平到访沙特:与海合会的自贸协定何时落地?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1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利雅得,开始对沙特阿拉伯进行国事访问。

在习近平的书面讲话中,其指出中沙建交32年来,双方战略互信不断巩固,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并表示访问期间,自己将与国王萨勒曼(King Salman)、王储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规划中沙关系发展方向。习近平同时指出,期待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峰会,自己将与阿拉伯国家和海合会国家领导人,一同推动中阿、中海关系迈上新台阶。

其中,推动中阿关系自不待言,提升“中海关系”亦有深意。从经贸数据来看,中海关系乘载了中阿互动的经济精华,双方更于2004年7月启动中海自贸协定谈判。然2016年12月中国与海合会完成第九轮谈判后,自贸协定的推进便被迫中断,原因是海合会的内部矛盾浮上台面。

2017年6月,沙特联合阿联酋、巴林,对同是海合会成员的卡塔尔进行施压,手段包括集体断交、封锁边境等,但卡塔尔拒不遵从沙特开出的13点要求,同属海合会的科威特、阿曼只好两边斡旋。这场危机持续3年之久,直至2021年1月,海合会六国于沙特召开首脑会议,沙特与卡塔尔在各方见证下握手言和,2017年以降的卡塔尔危机才正告结束。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逐渐走出疫情阴霾。自9月访问哈萨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年度峰会起,中国领导人恢复了外访活动。此次习近平高规格访问沙特,既象征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重视,也预示了海合会将在中国外交扮演更多角色。由此视角观之,悬宕6年的中海自贸协定谈判,也或在水到渠成下择日重启。

2016年9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沙特副王储的穆罕默德,在杭州G20会面并握手。(Reuters)

中海关系的合作基础

细究中海关系的合作基础,能源贸易堪为核心。

在已探明的世界石油储量中,海合会六国占比29.5%,沙特、阿联酋、科威特更是位列全球十大石油生产国,卡塔尔则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气生产国。而在中国一方,其于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消费量更预计在2034年超越美国,背后原因自是国家产能的持续提升,连带推动了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在此情况下,中海关系对双方来说至关重要:中国需要巩固能源安全,海合会则需要可靠客户。

与此同时,中国与海合会的双边贸易在近20年内显著增长。2000年,中海贸易额尚不足100亿美元,卡塔尔危机爆发前的2016年,中海贸易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沙特是中国在中东的最重要贸易伙伴,阿联酋位居第二。而从整体视角来看,海合会是中国第六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五大进口目的地,虽说能源贸易占了多数,但伴随海合会推动各式基建工程,其对中国的项目需求亦不容忽视。

2016年9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沙特副王储的穆罕默德,在杭州G20峰会会面并握手。(Reuters)

而中海的相互投资亦在双边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海合员会国家由于积累大量石油美元储备,故其对外投资行为相当显著,包括购买私营公司股票、投资外国政府证券、为他国家项目提供资金等。在此脉络下,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合会资金的优惠政策,同时启动大型石油勘探项目,为海合会国家扩大对华投资创造条件;与此同时,伴随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海合会国家纷纷提出经济多元化蓝图,中国资金也逐步流入当地新兴产业,在非石化领域进行探索。

以阿联酋为例,中国是阿联酋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阿联酋排名第14位,该年中国购买了阿布扎比三个海上油田10%的股份。2019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与中国企业在液化天然气(LNG)场域成立了合资航运企业,共同探索兩国的新合作机会。而在非石化投资场域,中国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与建筑业,整体占比高达中国在阿联酋总投资的46%,许多中国企业更在阿联酋的杰贝阿里自由区(JAFZA)成立总部,为整个半岛的项目提供服务。

简言之,新时代的中海关系不仅聚焦能源贸易,更关乎中国与海合会的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视野下,中国企业与项目将持续布局海合会国家,希望扩大在阿拉伯世界乃至中东的地缘存在;而海合会国家为实现国家产业转型、布局后石油时代发展路线,亦需要大规模资金与项目进驻。

2016年8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沙特副王储的穆罕默德,联同双方官员在杭州G20峰会举行前开会。(Reuters)

中海自贸协定的时代意义

在此脉络下,中海自贸协定承载的时代重量愈发巨大。

2014年,第六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于会上提出了中阿合作的“1+2+3”模式。其中“1”代表能源合作这一主轴,即深化中阿油气产业合作,维护能源运输通道安全,构建战略合作关系;“2”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加强双方在重大发展专案上的合作,建立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制度性安排;“3”是以核能、航太卫星、新能源三大领域为突破口,提升中阿务实合作层次,习近平表示双方可以探讨设立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共建阿拉伯和平利用核能培训中心,研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阿拉伯专案。

而上述三点的实践,皆离不开与海合会的合作:在“1”的能源战略建构场域,阿拉伯世界唯海合会有此能力;“2”的基建、经贸投资制度性安排,并非海合会独有,但海湾国家除了接受项目外,更能充当让中企辐射至半岛乃至全阿拉伯世界的平台枢纽;“3”的核能、新能源等高新科技合作,更是只有海合会国家存在资金、政策、资源、人才的配合空间。

而要整合中海“1+2+3”合作格局,双方必然要建立新的制度性安排。故2016年1月,习近平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时,便在当地会見了时任海合会秘书长,强调中方希望加快自贸协定谈判进程;随后中海自贸协定谈判团队分别在该年2月于利雅得、5月于广州、10月于北京、12月再于利雅得举行多轮谈判,外界预测协定很快可以尘埃落定,可惜卡塔尔外交危机于2017年横空出世,导致了中海谈判的戛然而止。而今海合会冲突落幕,中海合作也持续深化,自贸协定谈判迎的重启,应已跨过历史障碍。

沙特国王萨勒曼2017年3月到访北京与习近平会面,期间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欢迎仪式。(新华社)

再由中美博弈、国际秩序多极化的新视角来看,如今的中海自贸协定至少具有三个重大意义。

第一,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搭建护栏。伴随中国发展增速,其能源需求将同步增长,故全面升级与海合会的合作,以制度性安排规划双方能源贸易,将能最大程度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为中国的发展战略提供稳定支撑。

第二,搭建中海经贸合作平台。如前所述,中海合作不仅限于能源贸易,更有基建项目与资金挹注,而从全球视野来看,海湾地区蕴藏巨大的工程承包和劳务市场潜力。故中海自贸协定的落地,不仅有利于双向投资增长,更能支撑中企的“走出去”战略,也为中企在海合会国家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第三,降低中国被边缘化的风险。从企业视角来看,中海自贸协定的制度性安能够提高双方的企业参与,有效避免贸易转移的负面影响,防止在区域竞争中遭到边缘化;从政治视角来看,在当今中美博弈格局中,全面升级与海合会的合作,能够有效维护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经利益,厚实北京在当地的地缘支点,使中国掌握更多主动。除此之外,中海自贸协定落地后,或可与上合作组织等机制相结合,成为中国在欧亚大陆的地缘经济支撑。

2016年习近平访问沙特时,世界多极化趋势尚不显著;而今伴随美国退出中东、俄乌战争爆发,多极化的秩序正在加速成形。中海自贸协定谈判虽曾迟滞,却必然在往后世界扮演更重要角色。

中海自贸协定为何在2016年后停下谈判进程?

卡塔尔外交危机爆发,海合会无法统一行动。

中海自贸协定具有哪三个重大意义?

为中国搭建能源安全护栏、构建中海经贸合作平台、降低中国被边缘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