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即将出访沙特”传递什么重要讯号?
在美国与沙特摩擦不断的当下,中国与沙特的新互动引发了舆论关注。
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Faisal bin Farhan)主持召开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政治外交分委会第四次会议。席间,中方赞赏沙特奉行独立自主的能源政策,并表示将支持沙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发挥更大作用,中方也愿同沙方在联合国、金砖、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G20)等多边平台中加强沟通协作。
费萨尔则对中共二十大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指出“沙特始终将对华关系置于同世界各国关系的优先位置”,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决反对干涉中国内政,坚决抵制将人权问题政治化。费萨尔更于事后向阿联酋媒体《Al Arabiya》透露,其与王毅的会晤至关重要,“因为沙特正在安排习近平到访后的两国元首峰会”。
早在今年8月11日,英国《卫报》便曾发布独家报道,称“习近平将于一周内访问沙特,行程包括首都利雅得、港口城市吉达以及正在规划中的新未来城”。然中国外交部对此消息不予置评,表示关于习近平访沙的媒体报道“没有讯息可提供”;而后伴随习近平于9月出访哈萨克、参与在乌兹别克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第二十二届元首峰会,传说中的“沙特行程”渐为外界所遗忘,直到沙特外交大臣此次透露,才又重回舆论视野。
美沙关系出现根本性变化
而虽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于10月28日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中国驻沙特大使馆亦没有回复习近平出访日期的相关资讯,但因此次透露消息者是沙特外交大臣,故外界普遍认为相关行程应已确定,只是确切日期有待公布。由此脉络回望8月的《卫报》独家报道,其有可能是通过在中沙两国的消息源,提前得知了此一行程,只是在日期的掌握上有所失准。
而不论习近平的访沙日期确切为何、是在11月的G20之前或之后、除沙特外又将访问哪些中东国家,此次出访都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回顾中沙两国元首互动,习近平前次访问沙特,还是在2016年1月,距今已有6年;沙特国王萨勒曼(King Salman)近年虽鲜少举办外访行程,但王储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曾在2019年2月访问中国,距今亦有3年以上。
眼下沙特甫因OPEC+减产争议而与美国发生摩擦,拜登(Joe Biden)为此放话将“重新评估美沙关系”,沙特则首度拒邀美国官员参与有“沙漠达沃斯”(Davos in the Desert)之称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FII),两国关系预计还要下行一段时间。此时再传中国领导人即将访问沙特,沙国官员甚至放出消息称,将在习近平来访期间举行三场峰会,使中方获得与美方同规格的政治待遇。种种迹象,虽不意味美沙关系土崩瓦解,却也足见两国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若在过往,美沙即便有所龃龉,不论是2001年的911事件,或是2018年的沙特异见记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案,沙特都不至于操作如此明显的摆荡策略,如今却开始向俄乌战争中的“土耳其模式”看齐,个中原因除了沙特王储的政治个性外,国际关系的变化也至关重要。
首先,奥巴马(Barack Obama)任内规划了“重返亚洲”的战略转向,美国遂开始于中东进行“战略收缩”,先是规划自伊拉克、阿富汗等地撤军,更同意缓和与伊朗的高涨敌意,故而会有2015年的“伊朗核协议”(JCPOA)。沙特与以色列虽不乐见美国离去,却对此趋势无能为力,故也只能面对现实、布局“后美国时代”的中东安全环境。2021年1月,沙特与卡塔尔恢复了外交关系,海湾风暴正式落幕;2021年4月,沙特与伊朗高级官员进行不公开对话,讨论修补两国关系;2022年6月22日,沙特王储穆罕默德访问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是为2018年卡舒吉遇害案以来,穆罕默德首度到访土耳其。而在此一过程中,沙特对美国的“依赖感”自也同步下降。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中国亦开始参与中东事务,前者以军事力量介入了叙利亚、利比亚两地内战,并与伊朗共成阿萨德(Bashar al-Assad)政权最有力的支持者;后者则自2014年起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诸国皆为成员。而正是中俄在中东的新表现,让身处美国战略收缩背景下的沙特,有了耕耘多极化大国关系的可能,故其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拒绝参与对俄制裁,更不顾美国反对,促成OPEC+各国达成减产协议,而今又积极宣传中国领导人即将访问沙特,既是意在对美“摆出姿态”,也是有意实质促进中沙关系。
到头来,天下终究没有白吃的午餐,分享多少红利便能收获多少忠诚。在沙特看来,既然美国往后已无法再提供地缘安全保障,自己也无须再事事“以美为尊”。石油美元或许短时间内不会裂解、美沙互动亦可能回暖,两国关系却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发展才是真“普世价值”
而由中沙互动的视角来看,沙特的举措还释放了另一讯息:发展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而这一切还要从新疆议题说起。
2009年,新疆爆发了“七五事件”,此后西方便持续炮制“新疆种族灭绝”叙事,尤其是“去极端化”政策出台后,相关的话语攻势更持续汹涌。而西方如此操作,乃是意在收获两重利益。
第一,伴随西藏局势逐渐稳定,西方有意找寻新的“民族冲突”,并借此狙击中国“人权问题”,而新疆又同时能满足所谓“民族自决”议程,故对各国民众来说都是相对容易理解的话题;第二,叙事成形后,西方希冀借此对中国施加实质的政经影响,包括发动经济制裁,例如2021年3月的“新疆棉事件”,以及挫伤中国与中东穆斯林国家的往来。
平心而论,在西方的持续进攻下,“新疆种族灭绝”叙事确实深入中东民间舆论场,笔者过往不论是在科威特或埃及,都能遇见深信此事的一般民众;然而中东各国的政府决策并不受此叙事影响,尽管土耳其一度在国际舆论场上高声谴责此事,其目的却更多是争夺突厥国家、穆斯林国家两大场域的领导话语权,且安卡拉也并未因此疏远北京,土耳其不仅加入“一带一路”,更引入中国高铁项目,2019年全线开通的“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便是中国承揽的第一个海外电气化高铁专案,2019年中土更是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土耳其乃自2020年6月起,开始以人民币结算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
而自诩为“突厥领袖”的土耳其都如此,沙特等国便自不待言。海湾国家虽是瓦哈比(Wahhabism)保守势力的大本营,但新疆议题始终没有在其政府决策场域内发酵,2019年开通的圣城麦加(Mecca)地铁便由中国所承建,有助于朝觐人流的移动;沙特同样加入了“一带一路”项目,并与中国联合投资开发了红海沿岸的延布工业城(Yanbu Industrial City),并于2017年与华为再签署两项协议,一项是成立智慧城市服务创新中心(Innovation Centre for Smart City Services),一项是在当地设立华为培训中心,借此协助沙特在其他主要城市加快进行智慧城市项目。
归根结柢,西方虽在“普世价值”旗号下,为世界各国“划分等级”,确保了自己永居道德高地,同时离间各国往来;但中东与中国的多年往来证明,发展才是各国真实关注的“普世价值”,国家利益永远凌驾于虚无缥缈、被持续武器化的“人权问题”,土耳其如此,沙特亦然。
沙特为何开始耕耘多极化的大国关系?
美国逐渐撤出中东,中俄开始积极参与中东事务。
新疆议题是否影响中东国家的对华决策?
影响较少,各国普遍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且持续深化与中国的经贸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