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方世界的三点反思 步入“亚洲世纪”会发生什么?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日前访问了中国,后来又去了越南和新加坡,再去印尼参加了G20峰会,一趟长时期的亚洲行后,在11月21日的《南德意志报》主办的经济论坛上,朔尔茨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最近亚洲之行的心得。综合媒体相关报道,除了乌克兰危机的反思外,大概有三点。

其一,感慨西方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朔尔茨说,欧洲和北美国家能够享受世界上最好经济——“稳定的增长、低通胀和高就业率”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二,感叹世界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尤其在访问越南和新加坡后,朔尔茨感叹,世界正在日益多极化并发生根本性的结构重组。几十年前,越南和印尼等国家一直为欧洲和北美市场生产廉价商品;现在,世界拥有购买力的中产阶层增长了10亿人。其三,警告必须对“去全球化”说不。朔尔茨说,“去全球化是一条危险的错误道路”,德国经济必须“不惧怕与多极世界相关的变化,而是做出相反的反应”。他表示,德国企业通常“对全球经济动荡做出更快的反应,并利用多元化和转型的机会”。

朔尔茨对“去全球化”说不,落在行动上的。他顶住了压力,成为中共二十大后第一个到访中国的西方领导人,他也是疫情三年来第一个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还带了一个超豪华企业家天团,包括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瓦克化学集团,汽车领域的宝马、大众,医药生物企业默克集团、拜耳集团、拜恩泰科公司,金融领域的德意志银行,能源企业Geo Clima Design,制造企业西门子,食品行业的喜宝集团,以及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成果自然丰硕。并明确表示,德国不想和中国“脱钩”。

当然,朔尔茨并非首次提出反对“去全球化”的观点。在访问新加坡期间,朔尔茨同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共同出席了第17届德国经贸亚太会议。朔尔茨当时就明确鼓励自由贸易和全球化。

“去全球化不是我们任何人的选择”,朔尔茨指出,德国渴望深化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多元化并不是脱钩,“近岸外包”、去全球化和自给自足等概念“通常不过是伪装的保护主义”。黄循财也说:“德国不想与中国脱钩,中国仍然是德国和欧洲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伙伴。这也是新加坡和东盟许多国家的观点。”他继续表示,在东盟内部,没有哪个国家希望夹在中美两国之间,而是希望所有国家都能够自由参与该地区的经济活动。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时带了一个超豪华企业家天团。(AP)

事实上,朔尔茨的感叹,是西方有识之士在认真反思。当然,确实也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

第一个点是:过去,西方总认为自己就是全世界,总喜欢以俯视心态看待东方。但必须要认识到,西方不是全世界。西方还停留在以前,但东方已不再是原来的东方。中国在崛起,印尼、越南也在崛起,新加坡早就进入发达行列。今天的世界,再不是西方一家独大、为所欲为的世界。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卓越院士、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也指出:我们正目睹着由西方主宰世界历史时代的终结。随着亚洲国家回归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历史地位,一个不同的时代已经开启。亚洲的回归是一个根本性的全球转变。

第二个点是:全球化仍是推动力。没有经济全球化,能有今天世界的发展繁荣?能有德国今天的经济成就?根本不可能。所以,当美英等国“逆全球化”高涨的时候,德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事实上,德国也成为全球化的最重要旗手之一。美国向右,德国、欧洲向左,西方也正在发生微妙而深远的变化。这有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在对外心态上,欧洲不会也不甘于总是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德国也在多元化投资和布局,必须看到这一点。

西方国家的许多关键区域正在远离全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引领了当前这种全球化的创造过程。然而,现在许多西方的声音都在说,是时候关上大门了。显然,塑造西方思想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

马凯硕就问:既然西方的思潮在转向,我们还要像过去那样继续追随西方吗?或许我们应该开始独立思考,想一想,有哪些西方思想可以帮助亚洲,哪些不再有帮助?毕竟,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不同的时代。

东盟峰会上更多传递出“协商”和“共识”的信号。 (AP)

马凯硕认为,亚洲人必须要放弃对西方的心理依赖,这一点很关键。马凯硕指出,很多亚洲学者对西方出版物有一种奴性依赖,热衷引用西方的出版物、西方的思想、西方的事物。的确其中有很多想法在过去是举世无双的,但是现在,坦率地说这些思想已经不再厉害了,也不再适用于一个从单极变为多极、从单一文明变为多元文明的世界。在西方,人们倾向于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一切,无论对与错、民主与专制,一切都是非黑即白。但世界是彩色的,这些非黑即白的视角错误地塑造了我们的观念。

确实,如马凯硕所言,东盟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说明为什么需要摆脱对西方的心理依赖。西方一直说东盟是一个弱势联盟,这是事实。但悖论在于,东盟的优势正来自于它的“弱势”,东盟获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反而让东盟有了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号召力。 东盟内部从不进行投票,但能够共识。东盟这种“协商”和“共识”的文化正在传递给亚洲其他国家。实际上令人惊叹的是,尽管相比欧洲国家,亚洲有更激烈的地缘政治,但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所有重大战争,都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亚洲的边界附近。

21世纪,正在步入“亚洲世纪”,就要承担起全球化领导者的责任。2017年1月习近平在达沃斯做演讲时说,“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这就是亚洲要做的事情。现在,西方国家正在从全球化中撤退、并谴责它,“全球化”需要新的领导者,新的领导者必定来自亚洲。在这里,最终将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当世界迈入亚洲的21世纪时,放弃对来自其他地方思想的依赖,是大势所趋,也是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