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开启“历史终结论”幻想 终于也成了它的掘墓人

撰文: 张钧凯
出版:更新:

前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台译戈巴契夫)当地时间8月30日夜间因病去世,西方世界站在所属的意识形态位置上,无不缅怀这位“冷战结束的推手”,盛赞他“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历史”。苏联解体30多年过去了,世界与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戈尔巴乔夫的离去,给了世人一个回顾与反思的机会。

戈尔巴乔夫在任内推动“开放”(glasnost)与“重建”(perestroika)政策,最终导致苏联与苏共“亡国亡党”,以及自己的黯然下台。他亲手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就算在1996年试图东山再起竞选俄罗斯总统,却连1%的选票都拿不到。但戈尔巴乔夫选择的这一条道路,还是分别给美国、中国和世界留下了三份宝贵的“遗产”。

自我终结造就美国霸权

1. 他令美国在“历史终结论”的狂欢喧嚣之中,攀上了颠峰却也注定锈蚀斑斑。

美苏抗衡时期,美国透过对华关系正常化推行“联华制苏”政策,为苏联带来了沉重的竞争压力。就在美国开始把“和平演变”矛头转向北京的1980年代末期,戈尔巴乔夫相信了列根(Ronald Reagan)与戴卓尔(Margaret Thatcher)的“催眠”,认定唯有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才是解救国家的良方,从而自己“和平演变”了自己,成了给美国和西方世界一份带有惊奇性的“献礼”。

1985年11月19日,瑞士日内瓦,戈尔巴乔夫(右)与时任美国总统列根(左)会面。(美联社)

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一夕灰飞烟灭,令西方世界唱响了“历史终结论”的赞歌,深信代议式民选体制与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市场制度,将成为世界唯一的典范。这是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意识形态根源,也是缘何拜登(Joe Biden)缅怀戈尔巴乔夫是“拥有卓越眼光的人”的原因所在。

尽管苏联后来老态龙钟,但缺乏了这道政治力量的牵制,西方民主阵营宛如放虎出笼,带着自信与傲慢所向披靡、为所欲为。当世界从两个阵营的对立,走向了美国一元独霸体系,“民主自由”胜利的代价,并没有从此带来和平幸福,美国反而挟着政治、经济与军事的超强力量,在其他国家按着自己的面貌进行“颜色革命”改造,烽火漫天。西方认定戈尔巴乔夫是德国统一的大功臣,不过美国霸权不顾承诺遂行北约东扩的结果,终致爆发了乌克兰战争,世界至今依然还在承受着戈尔巴乔夫当时抉择的后果。

中国引以为鉴渐进改革

2. 他令中国引以为鉴,坚持走在稳健渐进改革的道路上。

中国“改革开放”在时序上走在了戈尔巴乔夫的“开放”与“重建”政策之前,不过后者快速过渡到了激烈急进的“休克疗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双管齐下,非但没有解决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腐败等政治弊病,在经济上还为俄罗斯百姓招致了史上严冬,GDP从1991年到1998年下降了40%;此外,从1991年至1994年,男性预期寿命整整减少了6年。

1990年代初期曾在莫斯科居住八年的英国学者罗思义(John Ross)回忆,当时他亲眼目睹,成千上万的退休人员开始在街道上排队,试图出售他们在家里烤的馅饼或蛋糕,甚至不是“一包”香烟,而是“一支”香烟。美联社的报道也提及,“戈尔巴乔夫在晚年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赞誉和奖项。然而,他在国内却遭到了广泛的鄙视。”

当中国经济在1990年代准备迈向腾飞之际,正是看到了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又经历了诸如“河殇”等路线辩论洗礼,国内涌现了“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在经济上要“摸着石头过河”,在政治上要找到一双合脚的鞋子,在思潮和意识形态上也需要时时警惕洋和尚不见得就能念一本好经。

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路线,付出了“亡国亡党”的代价,其历史教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借鉴。(资料图片)

进入21世纪之后,可以看到以中国社科院学者李慎明为代表,官方强调了苏联与苏共“亡国亡党”的历史教训。2013年至2014年内地视频网站流传一部据称由国防大学制作的纪录片《较量无声》,片中以戈尔巴乔夫的画面作为开头,示警领导人的迷茫和动摇,将会对国家带来摇摇欲坠的危机。

曾任台湾立法委员的已故哲学学者朱高正,1993年曾经在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做过一场演讲,比较了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两人的改革事业。在他看来,戈尔巴乔夫的“重建”失败了,整个苏联不但瓦解,经济状况也更为吃紧,且人民生活丝毫未见改善;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却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并且在持续深化中。他的这一段评价,其实就能深刻看到戈尔巴乔夫的失败路线,所留给中国的“遗产”。

世界百花齐放走向多元

3. 他令世界看到了未来前景并非只有西方或美式道路一途。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过一本名为《重新改造苏联》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到“苏联和美国对世界的前途负有特别的责任”,又说“我认为我们和美国人都拥有历史性的成就,将会有智慧、能力、责任以及必要的彼此尊重,来掌握实际和防止灾祸”,不难看出他不只向美国喊话,更对美国寄予厚望。

1988年戈尔巴乔夫(左)、列根(中)和老布什(右)在纽约合影。(维基百科)

不过苏联瓦解之后,只剩下了“负有特别责任”的美国,就像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宣传的“白人的责任”一般,美国在成就自身的超强主宰地位之时,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多元组成,不懂得尊重各种思想文化激荡和碰撞而出的可能性,站在唯我独尊的制高点上睥睨一切。当冷战结束却又造就了另外一个霸权之时,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内外不断积累堆叠出来的千疮百孔,正在锈蚀自己走向衰落。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张麟征如此看待今天所处的世界:“中国崛起,欧盟、俄罗斯与东盟各据一方,未来印度也将壮大加入,国际社会再度多元化的趋势是挡不住的。”换句话说,世界将从二战后的二元体系,以及冷战结束后的一元体系,重新复归到百花齐放的多元化体系。人们逐渐抛下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偏执与成见,不再以西方或某一种单一的体制视为永恒不变的圭臬,只要能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就是好制度。

2019年柏林围墙倒塌30周年纪念日前夕,戈尔巴乔夫接受德国《明镜》周刊专访时有了这样的反省:“虽然冷战结束了,但是新的鸿沟却也产生了”,“如果人类一再陷入同一个困局中,那肯定没什么好结果。”放在眼下实际的形势来理解的话,其实我们得以进一步看到形形色色的道路选项都在兴起,过往被认为水火不容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如今给了人们一种新的想像可能,而治理能力的重要性,也逐渐超越既有对于民主选举的形式要求。

苏联解体后30余年以来的风云变化,证明了世界又走向了一个转折点,一个扬弃意识形态敌对的转折点,一个看到现实远比拘泥于形式更重要的转折点。戈尔巴乔夫其人已逝,他奠下了“历史终结论”的幻想基础,事实上也吊诡地成为“历史终结论”的掘墓人。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