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逝世│一个承担不了苏联解体全部责任的人物
【戈尔巴乔夫逝世】当地时间8月30日夜,俄罗斯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发布消息称,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当晚上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91岁。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红色帝国的最后一任领导人,就这样作为一个标志性人物,在人们对历史的不断思考中终于告别了人世。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1931年3月,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期间担任苏联总统,他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是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最后一位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最后一位主席。他曾经领导过苏联这个人类历史上强大到令人恐惧的红色帝国,同时又为生计落魄到以广告代言人身份出现替一些快速食品和奢侈消费品打广告谋生的地步。
1985年,契尔年科(Konstantin Chernenko)病逝后,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同时也是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人。针对苏共和苏联历史上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他提出了改革“新思维”,确立了以“加速战略”和实行“彻底改革”为主轴的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路线,被苏联人寄予了极大期望,他不负其中一些人的期望,同时也让很多人陷入了永久的绝望。
1991年,在一片临近革命的动荡中,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随后,苏联解体,他又被迫辞去总统和苏联武装力量统帅职务。戈尔巴乔夫从此以苏联“终结者”的形象被载入历史。
苏联解体是近代国际政治中最重大的地缘事件,因为它不仅终结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红色帝国,还象征着从二战后不久即开始的“冷战”时代的终结。
围绕戈尔巴乔夫的各种讨论,都和这一结果密不可分,包括他在任期间推出的各项改革。
也因此,在东西方,包括在俄罗斯内部,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呈现出巨大落差。赞扬者认为他推倒了横亘在东西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间冷战的“柏林围墙”,推进了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的交流融合,解除了前苏联横加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加盟共和国头上的枷锁,给世界带来了和平,赋予了他极大赞誉。
他因此而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2005年由德国统一委员会颁发“阿尔法检查站”德国统一奖,2008年由美国颁发的自由勋章,2012年由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的俄罗斯最高荣誉圣安德烈勋章,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对他也赞誉有加。
批判者则认为他是苏联的罪人,是国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罪人,是受西方尤其是美国意识形态薰染的西方利益代言人,是他的改革把苏联推上了绝路。批判者认为他毫无政治头脑,中了美西方政治颠覆的奸计,认为他目光短浅,政治懦弱,在危机时滥使仁慈,不敢动用国家强力机关镇压骚乱,也压制不了前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内部的政治寡头和政治分裂势力,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领导执政进行国家改革与治理的“反面教材”。
连戈尔巴乔夫自己在《生活中的戈尔巴乔夫》一书的发布介绍会也亲口承认,自己无法推卸自己对导致苏联解体的责任,当年他曾努力想拯救和保留苏联,但未能实现目标,没有成功控制局面,似乎都印证了多年来人们对他的严厉批判。
实际上,无论是上述赞誉还是批判,对戈尔巴乔夫来说都有些过了。
赞誉者的出发点自不必多说,从西方以及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角度,无论从具体的国家利益还是从抽象的意识形态层面,不管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倒台与冷战终结中扮演了多大的角色,他们都愿意给他这些赞誉。
关键是批判者对他的认识。
从批判者的角度,戈尔巴乔夫真的是那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角色吗?从结果而论,从一些人把苏共及苏联作为红色祖国的感情寄托,以及与西方对抗的标志性存在来讲,是的,他一定是的,他是一系列政治感情与地缘灾难的最直接责任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他似乎又根本承担不起这样沉重的责难。
苏联倒台是一系列错误叠加的结果,戈尔巴乔夫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加重了问题的灾难程度。特权,腐败,专制集权,脱离群众,僵化的政治组织结构与失去活力的意识形态,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却疏于经济民生投入,导致国民生活水平与生活感受长期落后于欧美西方国家,在国家内外都不得人心等,都在苏联倒台过程中,在不同领域发挥了不同作用,戈尔巴乔夫作为这些因素的继承者,想解决问题,但是他对问题的认知、他的领导能力和改革方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更大的灾难。
除了以上种种原因,今年俄乌战争爆发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月11日的开战演讲中,还谈到了导致苏联解体的国家政治结构与法律原因,这些原因与戈尔巴乔夫而言,更是相去甚远。
普京在当时的演讲中一路从列宁骂到斯大林到赫鲁晓夫,指责他们在苏联建构与维持过程中,粗暴伤害俄罗斯的利益。他在演讲中还特地指出了苏联倒台的两大原因:一个是苏联在宪法与法律层面赋予了各加盟共和国可依本共和国民意合法脱离苏联的权力,一个是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等前苏联领导人,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在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下,过多牺牲了俄罗斯这个最主要加盟共和国的利益。
这两个原因,前者在前苏联处于上升和强大阶段,离心力不强的时候,危害还体现不出来,但是一旦前苏联在国家层面走向衰落,或在经济上不能再为各加盟共和国带来好处,或因为其它原因导致这些加盟共和国心理失衡,解体的危险就会立刻浮现。
后者则招致以俄罗斯为主体的民族主义者,包括叶利钦、普京等,对苏联产生了严重憎恨与不满情绪,再加上他们本身对苏联制度与意识形态弊端的深刻感受与认识,就在集体心理上产生了要脱离,甚至拆解苏联的强烈诉求。就像普京说的,这种憎恨与不满,在当时前苏联的极权主义政治制度的高压下,没人敢表达,但是它会像野草一样在人们的心里生长,等到制度与意识形态控制一松动,它就会立刻蔓延疯长起来。
结合普京对苏联解体的认知,如果说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解体负有责任,他的责任就是在改革过程中,放松了对苏联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导致以叶利钦、普京等为代表的前苏联分裂势力,对苏联的严重憎恨与不满情绪,像野草一样“蔓延疯长起来”。
也正因为如此,与对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等前苏联领导人的严厉指责形成鲜明对比,对戈尔巴乔夫,普京不仅没有指责,反而在乌克兰战事最激烈的时刻,向戈尔巴乔夫发表了生日祝福,强调戈尔巴乔夫在俄罗斯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所以,戈尔巴乔夫虽然是国际共产主义和苏联解体的历史罪人,但是在叶利钦、普京等一众俄罗斯族精英眼里,在西方的认知里,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评价体系。即便是他的批评者也要认识到,他不能,也根本没有资格,为苏联倒台承担全部责任,当然也承载不了结束“冷战”的全部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