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休战”中概股审计底稿 拜登意在中期选举
中美接近达成中概股审计底稿协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于8月26日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将于近期启动相关合作。
基本上,合作协议针对关键的审计底稿问题采取的合作方式为:“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即“中方提供协助的范围也涉及部分为中概股提供审计服务、且审计底稿存放在内地的香港事务所”。有消息称,美PCAOB最快下月可到香港开展有关“中概股”的审计工作。
该协议的达成意味着中概股的集体退市风险基本解除,但“如果后续合作可以满足各自监管需求,则有望解决中概股审计监管问题,从而避免自美被动退市”。
去年中国实施《数据安全法》严控数据跨境,今年美国正式实施《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提交审计底稿,中概股遭遇两国监管正面冲突,一泻千里。如今利空出尽,是否走出寒冬?
审计底稿从来不是无解之题
事实上,中概股的审计底稿问题,从技术层面来说并不是无解之题。
第一,设置数据负面清单,避免数据安全问题泛化。
在今年3月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上曾指出,关于平台经济的治理,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什么意思?给数据流通设置红绿灯,设置负面清单。涉及国家机密的数据,涉及数据主权的数据,就是“红灯”,不能跨境贸易、海外储存,不能提交审计底稿。负面清单之外的数据,就正常操作。而且,审计底稿不会涉及全面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一网打尽,误伤一些涉及不敏感数据的上市公司。
第二,设立离岸数据中心,避免数据安全管理脱钩。
一些中概股互联网平台掌握了中国上十亿人的数据,包括消费数据、信用数据、出行数据以及指纹和人脸识别的生物数据。如何管理这些数据是一个挑战,尤其在数据跨境方面更需要确保安全。
中国政府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已经规划了8个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完全可以再加上一个离岸数据中心。比如,在香港设立一个离岸数据中心,海外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审计底稿储存或备份在离岸数据中心。海外监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可按离岸制度来审查监管数据。如此,中国与海外可以保持数据安全管理的政策稳定性。
他形容发展数据中心,全世界都不及香港,“新加坡没有这个优势,上海没有这个优势,香港有,但世界没有天上掉下来的东西,你要去争取。”他指立法会将讨论《网络安全法》,希望加快立法,在未落实前要研究采取手段,确保数据来港,有助吸引其他企业,令香港成为数据集中地,“数据来,人才就来,企业、产业就来,对今后智慧城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都是好事。”
中概股在美国的“存在感”在过去15年急速膨胀。2005年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仅36家,总市值2600亿美元左右,仅占美股总市值的1%。到去年末,已有超过600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市值6万亿美元左右,占比逼近9%。
然而,但中美结构性矛盾开始升级,双方不断博弈,资本市场成为争取自身竞争优势地位的“战场”之一。在这种政策趋势和地缘环境之下,中概股企业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回顾中概股的发展历史,走到今天不易。它是中美科技金融协作的范例。若因监管冲突而集体退市,那意味着中概股时代终结,以及宏大叙事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互联网有问题也有成果,务实的态度是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互联网巨头的垄断问题、数据侵权问题、准入限制问题都要解决。而数据跨境与审计底稿问题,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立离岸数据中心从中平衡两国监管政策。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其实更大的冲突都能够解决。所以,中概股难题的解决,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中美皆有意愿 拜登“服务”中期选举
如今,中美接近达成中概股审计底稿协议。从协议情况看,中美双方各让一步,各自宣布谈判获得进展。估计,下个月PCAOB就会到香港审阅在美上市中企的审计底稿,如果美方确定底稿符合其要求,那么中美审计监管的协议将能够赶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前达成,两百家中国赴美上市企业中的大部分将免于退市。
但基本上判断,在资本市场这个领域,中美与国家安全相关领域已经开始“脱钩”,但与民营企业和民生相关的消费、投资、供应链可以继续互惠共赢务实发展。
有个有趣的对比。稍早一日,伊朗也收到了美国对伊核协议中剩余问题的回应,伊朗已经开始审阅美方文件中的内容。目前媒体上说的美伊双方都是各不妥协,但大胆猜测,有可能像中美在这次中概审计问题上类似,通过“战略模糊”,赶在中期选举之前达成第一步的启动合作。其实双方都有如此意愿,中美如此,美伊亦如此。
毕竟,无论是撕毁伊核协议,还是“阻击”中概股,都是特朗普时代搞的“筹码”,并不符合民主党的长期政策,民主党的最佳策略是在中期选举之前拿着特朗普的筹码跟中国、伊朗兑现利益。
而且,无论是伊核协议还是中美审计底稿,都不需要通过议会,对于志在中期选举逆转特朗普优势的拜登来说,也是为数不多可以给自己积攒的功绩。
过去20年,中概股的模式是中美之间战略合作下双方默契的产物,当现在在中美之间竞争格局日益清晰的情况下,过去存在的灰色空间和默契空间都会被不断压缩,以至于双方的边际会更加清晰和明确。这种边界实际上就是地缘实力的边界。换句话说,不论此番中概股审计底稿是否最终达成协议,恐怕日后都还是会有“纠纷”。而中概股的回归,可能不仅仅是企业主动的选择,更是市场格局变化的必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