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阿富汗的终局之战:拜登的撤军决策为何失算(三)
2021年1月20日,拜登(Joe Biden)宣誓就职,成为继奥巴马(Barack Obama,又译作欧巴马)、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作川普)后,第三位处理阿富汗撤军问题的美国总统。(本篇为系列文章之三)
在奥巴马任内,面对日渐复起的塔利班、风评不佳的阿富汗政府,其努力平衡撤军派与军方分歧,希望以折衷方案缓冲阿富汗困局的杀伤力,故一开始并未同意军方的增兵3万要求,也未全然听取拜登的撤军建议,而是寄望以“国家建设”、适量兵力,维系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事业。然在军方以舆情施压后,奥巴马只能同意增兵,但也同时听取拜登建议,于2009年11月23日宣布增兵3.3万,同时公布撤军时间表,要求美军自2011年7月起逐步撤离阿富汗。
特朗普上台后,阿富汗局势比奥巴马时期更加恶劣,美军已逐步撤出阿富汗,塔利班的攻势日渐凌厉,美国政坛也基本形成了“只求反恐,不求击溃塔利班”的共识。而面对军方的少量增兵要求,特朗普陷入建制派与反建制派的斗争,并在以班农(Steve Bannon)为代表的反建制派落败后,于2017年8月18日宣布增兵4,000人。然因阿富汗的安全局势依旧没有起色,加上特朗普为求连任,必须实现自己“支持从阿富汗撤军”的竞选承诺,故其最后直接绕过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展开谈判,双方于2020年2月29日签署协议,特朗普表示,将在“塔利班履行承诺”的情况下,于2021年5月1日前完成撤军。
然而特朗普连任失败后,这个烫手山芋便传给了拜登。
拜登与团队的立场
拜登上台时,驻阿富汗美军尚有约3,500人,而塔利班已经控制了近20%的阿富汗,阿富汗政府真正实控范围,则仅有30%到50%的阿富汗国土。2021年2月3日,拜登政府开始陆续召开阿富汗事务会议。
截至2021年4月14日宣布决策前,美国政府共召开了25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并派出官员实地走访评估与沟通,例如国防部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又译作奥斯丁)便于3月21日出访阿富汗,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亦于3月23日前往布鲁塞尔与北约盟友沟通。最终拜登于4月14日宣布将于5月1日启动全面撤军,流程整体会在9月11日前结束。
而与前几任总统不同的是,拜登有丰富的国际经验,且对阿富汗事务耕耘已久。在担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期间,拜登曾多次访问阿富汗,亲眼目睹阿富汗政府的腐败,并由此坚定“美军不值得为此牺牲”的政治立场。此外,拜登早年经历美国撤军越南的政治风暴,深知撤离止损的道理。故在两重脉络交互作用下,拜登格外坚持要自阿富汗全面撤军,“前任总统都想撤军,但最简单的决策,却是在阿富汗保持一定军力。我不想成为做简单决策的总统。”
而在决策团队组成上,拜登所选的成员大多愿与总统相协调,并会配合总统的意志进行讨论。例如外交体系的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办公厅主任克莱因(Ron Klain)、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cob Sullivan,又译作苏利文)等,皆是拜登此前的长期顾问与助手,自然清楚拜登对撤军阿富汗的强硬立场。
此外军方态度也与奥巴马、特朗普时期不同,不仅军人出身的国防部长奥斯汀未多加阻拦,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Mark Milley,又译作麦利)也在内部决策会议上表示,自己亲历当年军方强压奥巴马增兵的过程,有了两点心得:第一,不要强迫总统决策,而是要给总统思考空间;第二,若对总统决策有所不满,也应寻求正当管道提出建议,而非诉诸媒体。其中第二点,便是指2009年9月21日,《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刊载对时任驻阿富汗美军联军总司令麦克里斯特尔(Stanley A. McChrystal)的专访,泄露奥巴马政府对增兵的负面态度,并表示“不增兵就等着败退”,意图以舆情迫使奥巴马妥协。
综上所述,拜登的阿富汗决策团队可谓是奥巴马、特朗普以降,最受总统意志主导的组合,就连向来主张增兵的军方,也不再坚持既有立场。然此结构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内部冲突,却也埋下新隐忧:拜登对阿富汗政府的高估,以及对塔利班反攻的低估,在决策团队内缺乏明显制衡声音,再加上其余人等同样低估了塔利班的实力,故美军最终没有依照特朗普留下的时间表撤军,而是在预定要全面撤离的5月1日才启动撤军,导致后续上演了“阿富汗已变天、美军却还在撤离”的魔幻场景。
撤军时间何以失算
回顾过往,拜登对塔利班的错估,其实早在2009年提交给奥巴马的备忘录中便可看出。
彼时拜登主张,在阿富汗推动“国家建设”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目标仅有反恐、打击基地组织两大项,击败塔利班从来不在议程内。“塔利班曾是、现在也是阿富汗普什图社会的一部分,其成员大部分可融入阿富汗社会,就算美国不增兵,塔利班也没有能力彻底推翻阿富汗政府,也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此外,拜登还预测,基地组织极不可能重返阿富汗,就算塔利班获得政治优势,也不会邀请基地组织回归。
而由现实发展来看,拜登虽对阿富汗事务有一定了解,却也着实高估了美国扶持的阿富汗政府,同时严重低估了塔利班的战斗力,以及其与基地组织的结盟关系。而这一判断在后续决策中,被外交、情报体系的布林肯等人乐观放大,军方人员虽曾提出相反评估,却同样是相对乐观的意见。
首先,在以布林肯、沙利文为代表的外交情报体系一方,其设想了美军撤退后的最佳情境,认为塔利班可能与阿富汗政府达成“政治和解”,但塔利班将会控制更多地区,而阿富汗政府的实控范围将缩小。故在2021年3月下旬时,布林肯还曾提议,延长撤军时间,以推进阿富汗的政治和解。
而代表军方的奥斯汀、米利则设想了最差情境,认为阿富汗可能在美军撤出后爆发内战、塔利班恐将占领喀布尔,阿富汗政府将会垮台,基地组织会再次集结,阿富汗的人权条件将一落千丈,并会有多达50万难民涌向他国。虽说军方的预测大体符合后续发展,但其所评估的阿富汗政府垮台时间却是“数月乃至数年后”,明显与现实走向不符。故彼时就连奥斯汀,也曾提出相对缓慢的多步骤撤军方案。
综上所述,拜登时期的阿富汗决策团队,可谓从总统、外交、情报到军方系统,都对阿富汗情势过于乐观,由此导致了后续一连串措手不及。2021年5月1日撤军开始后,奥斯汀与米利发现情况似乎不如预想,塔利班的反攻相当迅猛,两人遂在确保美军安全、避免恐袭侵扰等考量下,建议拜登加速撤军步伐。
2021年7月8日,拜登宣布将撤军完成时间由9月11日提前到年8月31日,此时的塔利班已控制阿富汗90个行政区,约占国土的22.5%;但待至8月16日、塔利班进入喀布尔隔日,阿富汗已有98.2%的国土落入塔利班之手,美国却还在狼狈撤退中,直到8月31日才彻底完成。
从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到拜登,美国4任总统皆在阿富汗战争上有所误判,小布什贸然开始了20年的军事泥淖;奥巴马与特朗普面对强势军方只能持续无效投入美军;拜登虽终于找来黄金阵容、实践撤军意志,却败在对节奏调度的临门一脚。眼下美国虽自阿富汗困局中解脱,却已不见20年前的意气风发,经历在中东的多年虚耗,流失的国力就像亡于战火的生命,短期难复。
【拜登撤军阿富汗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