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台关系・三|日本干涉两岸武统与否的“琉球因素”
2021年7月30日,李登辉逝世一周年,不仅包括蔡英文在内的台湾政治精英纷纷表态追悼,安倍7月28日的表态也引发关注。
实质上,对安倍而言,种种论述的关键用意,与近期麻生太郎、岸信夫、中山泰秀等人的涉台言论相同,即在修宪、台海飞弹危机、日本支持台湾等词组围绕下,渲染自卫队干涉台海的可能,既为国内右翼氛围服务,也试探美国立场。
自卫队干涉台海的前提
而之所以会有这般试探需求,与日本对国际变局的感测相关,即两岸爆发武统的可能性越来越高,而在中美博弈加剧的氛围下,美国会否要日本做台海马前卒,抑或在两岸统一后,再成中美新前线。
平心而论,就当今日本实力而言,若无美军或他国部队相伴,光凭自卫队蚍蜉撼树,绝无可能在“武统”时发挥关键阻却作用,毕竟台海问题归根结柢,仍是实力大小决定发言顺序,日台军虽说近水楼台,却皆非解放军对手,至多在冲突发生时被动响应,不存在先发制人的战略空间。
而由解放军的视角观之,武统已非能力问题,而是意愿选项之一,之所以被束之高阁多年,原因有二,一是北京不愿放弃和平统一的任何可能;二是如何降低与管理武统成本,中美眼下仍无共识与谈判空间,北京更多是以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持续建设自身发展,欲借中美实力差距,缓慢将美国挤出台海。
在此境况下,仰赖美日安保同盟的日本不可能毫无所感。安倍等人虽对台言词恳切,内心却也洞若观火:在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蓝图中,日本、澳大利亚、关岛、菲律宾皆属华盛顿的地缘从属,平日里建构岛链包围网,“台海有事”时则角色更重。但比起其他地区,日本还多了一重焦虑,即倘若美国在美日安保体系的框架下,要求日本共同干涉武统,日本恐将付出惨痛代价;但若两岸统一,台湾将失去中美博弈间的地缘枢纽身分,日本或将成为中美“新前线”。
换言之,在安倍等右翼政客眼中,“台湾”与“李登辉”性质相同,是工具而非目的,是手段而非目标,前者用来调控中美日三角关系,后者则消费台湾的亲日情感。安倍等人屡在台海议题上突破过往底线,故而会有“美国不支持台独”等相关表态,显示美国短期内不打算在台海上“不顾一切”;同时又有7月的美日“东方之盾”军演、9月的英国“伊利沙伯航母”打击群航抵日本,皆为美国对日本的安全爱抚。
琉球的关键地位
但平心而论,上述举措不过暂时拉长战线,美国终有一日,要在台海同中国摊牌,日本也得面临介入与否的相关挣扎。而虽说其心怀“成为新前线”的恐惧,但若为此贸然介入台海,恐让日本付出更惨痛代价。
英国航母与解放军山东舰隔海相望:
以务实军事条件观之,武统台湾的发生,将有极高可能遵循以下路径:海峡对岸的解放军炮兵单位发射优势炮火,掩护两栖机械化旅在内的集团军登陆台湾,抢占时间控制台湾港口与机场,保障后续登陆进程;而台军由于相对缺乏机械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炮兵火力,加上训练不足、士气低落,基本上极难在第一时间抗阻解放军。
故当美日反应过来时,其面对的极有可能是,一个已逐渐被解放军封锁海空的台湾。在此境况下,倘若美国要求日本自卫队介入,则陆上自卫队可谓毫无用武之地,毕竟运送首先就是极大问题;海上自卫队虽有一定反潜能力,但受限“专守防卫”原则限制,其打击能力实与台军所差无几,能否冲破解放军的海上封锁也是一大疑问。
而航空自卫队虽说阵容华丽,有超过20架F-35等新机种,却依旧受到“专守防卫”原则限制,在空对地打击能力上有所不足,虽说勉强可在对海打击上起到突破封锁的些许效果,但面对规模超越美国驻亚太地区空军的解放军空中部队,其极难掌握制空权;而有鉴于武统发生后的台湾已无机场可供起降,空中自卫队只能向南方的九州岛与琉球基地部署,并靠着空中加油飞往台海战场,但如此一来恐将产生新问题:第一,九州岛距台相对遥远,加油压力比琉球机场更沉重;第二,琉球基地本就是规划给美军使用的,上百架空中自卫队军机难以在此快速起降,形同虚设。
归根结柢,介入武统对日本而言,不仅不切实际,还将以削弱本土防御为代价。对美国来说,摆在其眼前的乃是“面子”与“里子”的抉择,倘若在武统发生时什么都不做,其实不过威信扫地;但若出手打击解放军,不仅无法阻止武统进程,更将引发前者报复式反击亚太美军基地。
在此境况下,如若日本自卫队配合美军介入武统,则琉球美军基地恐成解放军第一打击目标。
众所周知,有鉴于过往并吞历史与日本社会歧视,“琉球独立”的声浪始终未消,美军基地占地、军机起降噪音、美军犯罪引发的相关争议,更让当地民众与日本中央离心。如若因解放军打击,致使美军基地撤出,琉球恐将进一步要求自主空间,迈向半独立之路,届时恐让东北亚地缘格局迎来新变动,日本也要在后美军时代,寻求新的国家生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