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天津会谈|北京回绝拜登对华政策 华盛顿面临艰难抉择
7月25日至26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访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和主管中美关系的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分别在北京旁边的天津与舍曼进行了会谈。从媒体报道看,中美此轮会谈再次出现激烈交锋,用美国官方说法就是“坦率且直接”。
谢锋在会谈时表示,美方的“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压中国的“障眼法”。对抗遏制是本质,合作是权宜之计,竞争是话语陷阱,有求于中方时就要求合作;在有优势的领域就脱钩断供封锁制裁;为了遏制中国,不惜冲突对抗。只想解决美方关切的问题,只想得到美方想要的结果,单方面受益,既要坏事做绝,还想好处占尽,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用“既要坏事做绝,还想好处占尽”来批评美国的对华政策,确实够“坦率直接”,凸显了北京对拜登政府打压中国的极度不满。更重要的是,谢锋的这段话表明,北京明确否定了拜登(Joe Biden)政府所谓的对华“既竞争又合作又对抗”的政策方针,拜登的对华政策构想面临现实挑战。
在今年3月3日拜登刚上台一个多月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在应该的时候是竞争性的,在可能的时候是合作性的,在必须的时候是对抗性的。”这句话道出了拜登政府发展对华关系的基本构想。
经历过特朗普(Donald Trump)时期中美关系的极速下坠,北京在刚开始听到布林肯对中美关系的定位时,或许还有期待,因为他也提到中美合作的可能性。但经过半年的观察、确认,显然北京认识到了所谓“竞争、合作”的欺骗性,因为拜登上任半年来基本没有改变特朗普时期对中国的打压政策,有的还会变本加厉。
如特朗普时期加征中国商品关税,阻止一些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关闭孔子学院,限制中国媒体在美国的采访活动,对中共党员采取歧视性政策,打击华为等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迫害在美华人科学家等一些反华措施,拜登基本还在继续执行。并且在打压中国企业方面,拜登又将一些中国企业加入了黑名单,加大了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击力度。
同时,在香港、新疆、台湾、南海等问题上,拜登政府又精心构筑反华同盟,不断构建围堵中国的“柏林墙”,极力阻止中国走向世界,给中国发展制造重重障碍。拜登政府如此把中国当“假想敌”,还想让北京配合他演出“合作”戏码,认同其所谓的“竞争、合作、对抗”的中美关系,怎么可能呢?
北京在观察拜登政府半年后,在天津明确否定了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并不令人意外。王毅在7月26日会见舍曼时表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和挑战,下步是走向冲突对抗还是得到改善发展,需要美方认真思考,作出正确选择。”现在确实又到了拜登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刻,他要把中美关系带向何方?
既对抗又合作显然是矛盾的政策,北京已对此说不,拜登要坚持用这一政策与北京打交道恐怕将事倍功半,很难达成其所期待的目标。如王毅所说,中美关系要么走向冲突对抗,要么得到改善发展,只有这两个方向可选,并不存在拜登所想象的既对抗又合作的第三条路。是要冲突对抗,还是要合作发展,拜登必须作出抉择。
对抗中国会奉陪到底,合作北京会伸手欢迎。什么是对美国最有利的选择?拜登政府应该有勇气果断摆脱美国极右势力的干扰,从美国和世界的长远利益考虑,真正“负责任的管控”中美关系,给美国和世界一个稳定、和平且光明的未来。面对美国强大的非理性反华力量,拜登要作出正确的抉择无疑是艰难的,但这正是历史对拜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