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授评乌克兰:炒作国家认同却制造撕裂|专家有话说
3月上旬起,乌克兰基辅当局与东部两大独立政治实体:“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onetsk People's Republic)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uhansk People's Republic)冲突持续升温。事态恶化既涉美俄两强博弈,更与后苏联时代的地缘格局变动相关。对此议题,《香港01》访问到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民族系教授、俄罗斯研究所兼任教授赵竹成,以历史与国际政治为视野,剖析苏联崩解后的俄乌互动。
01:此次冲突对普京(Vladimir Putin)整体的外交战略规划会否有影响?普京可能会怎么回应? 俄罗斯社会又有什么舆论角力?
赵竹成:不会有太大影响,反而会加快俄罗斯对乌东两个共和国的整合。
首先,美俄关系自拜登就任后,基本上是每况愈下。俄罗斯从减持美债、增加黄金储备、减少使用美元进行国际贸易、演练国际网络中断、新武器装备加快更新,到不排除被退出国际交换系统(SWIFT)等,一直有在做相关准备,显然已经做了最坏打算。
再者,自2018年普京签署总统令,放宽乌克兰国民取得俄罗斯国籍的法律程序后,迄今乌东两个共和国已有超过40万人取得俄罗斯国籍,占人口的13%(其他国家,如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也有类似的作法)。基辅如果大规模进攻乌东地区,正好让俄罗斯以保护俄罗斯公民为借口,越境进入乌克兰,俄罗斯最近一次修宪时,也将“保护境外公民”一节明定在宪法条文中。
而对于两个共和国的未来,自2014年起俄罗斯境内就有舆论,希望能纳入这两个共和国,同时也有反对意见。但是七年之后,国会中承认或纳入两个共和国的声量相当大。最重要的是,乌东两个共和国已经使用卢布,持俄罗斯护照的两地人民也参加俄罗斯宪法修正案公投,今年也会参加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投票。在教育体系上,两地基本改采俄罗斯国家教育标准,高中毕业生参加俄罗斯全国统一考试。这两个地区,基本上不会回头。
01:苏联崩解后,许多前苏联地区纷纷进入了北约的势力范围,例如波兰;亦有想加入而尚未如愿的,例如乌克兰;更有至今仍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的,例如白俄罗斯。不知您会怎么分析他们的抉择?
赵竹成:这要分两个层面去谈,一是前东欧集团,二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前东欧集团是二战后在冷战架构下被纳入所谓苏联集团,其内部本来就有亲西方的力量,再加上北约东扩的战略性目标是围堵俄罗斯,而波兰在历史上本就与俄罗斯冲突不断,透过加入北约可以为自己提供安全保障,所以波兰这些前东欧集团国家加入北约其实不难理解。
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则要看其与俄罗斯的离心力强弱。波罗的海三国及格鲁吉亚是离心力最强的地区,所以三小国加入欧盟北约,或是格鲁吉亚想加入也是一个正常的选择。白俄罗斯则早在1990年代就与俄罗斯协议共组联盟,与俄罗斯的关系正好是前一组国家的对照。
至于乌克兰今天所面临的处境,原因一来是乌克兰在俄罗斯的国家地缘安全、经济结构、文化链接等面向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二来是乌克兰内部的特殊分裂性格,造成乌克兰在东西两个方向上来回摆荡,可说是乌克兰独有的独特困局。
01:回到事件根源,乃是乌克兰整体作为一个分裂型国家的悲剧。其内部复杂的族群关系,亲欧亲俄的对峙,让其深陷分裂态势至今,亦沦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想请教您,克里米亚与乌东面临的美俄乌三方角力,虽与台湾不尽相同,但事件发展至今,是否有值得台湾借鉴、引以为戒处?
赵竹成:乌克兰有优秀的工业,艺术人才也是资源丰富,却沦为当今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我个人认为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作用。
首先,今天的乌克兰是被拼凑起来的国家。在客观背景上,当苏联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时,乌克兰作为地方的内部分裂性就被隐藏起来。等到苏联瓦解,乌克兰要重塑新的国家民族认同与国民意识时,分裂性就成为选举多数决及民粹意识下的政治操作工具。
接着,在政治人物操弄认同议题下,乌克兰找不到国家定位,长年在亲欧与亲俄两个方向间摆荡,造成强权介入的破口并且撕裂人民,加深彼此仇恨。由2014年迄今的内战困局明白显示,无论是自愿或是被迫,夹在强权中的国家,其国家命运的决定权很大程度不在自己手上,而是由强权谈定。今天的乌克兰正是如此,如同陷在18世纪波兰的困境里。
而由乌东两个共和国的角度来看,要追求独立自主的政治目标,最重要,甚至是无可取代的前提是:全体成员要肯不计代价的牺牲,并且勇于承受。顿涅茨克有句话:“我们顿涅茨克人,只在矿坑里和上帝面前屈膝”。壮哉斯言,只有在这种前提上,才能争取到他人的尊敬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