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解放日”:不要怕,只要信?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美东时间4月2日下午4时,特朗普(Donald Trump)将会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其新一轮的关税政策,当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所谓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理论上将会向全球所有国家征收它们向美国商品征收的同等关税,但详情未明。

除此之外,特朗普对于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大部份进品商品的关税豁免也将到期,很可能不会再有押后。

同时,针对全世界汽车及汽车零件进口的25%关税--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汽车暂时获得豁免,直至美国政府能够分离出它们的非美国制造部份进行针对性征税为止--以至针对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的国家所来对美输出商品的25%“次级关税”(secondary tariff),预计也将会在同一天实施。

特朗普把4月2日称为“解放日”,认为新增的关税将能为美国库房带来大量收入,同时吸引制造业投资美国。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真正落实的关税有针对中国所有商品的两次10%额外关税、25%钢铝关税,以及3月4日实施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25%关税--其后两天,特朗普分别向两国的汽车进口和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商品提供了一个月的豁免。这已经将美国的有效平均关税税率由大约2.5%的水平推高至大约8%--这是1940年代以来未见的水平。

美国立国以来的有效平均关税税率。(Yale Budget Lab)

根据耶鲁大学The Budget Lab的估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即使在扣除了替代受关税影响产品的效应之后,依然有可能将美国的有效平均关税税率推高至29.5%的水平。这是125年来也没有见过的数字。

对于特朗普“解放日”一词,人们已经开始笑称这是把金钱从美国人手上解放出来的那一天。根据英国阿斯顿(Aston)大学商学院的研究,如果特朗普对全球国家征收25%关税,而这些国家又对美国施以同等报复性关税的话,美国物价长远将会比原来高5.5%。

“解放日”的重头戏,当然就是“对等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3月31日已经发布了长达397页有关全球美国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汇整,详细分析14种贸易壁垒,包括关税、技术壁垒、卫生检疫要求、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障、服务壁垒、电子商贸壁垒、投资壁垒、补贴、反竞争行动、国有企业、劳工要求、环境要求等。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3月31日已经发布了长达397页有关全球美国贸易伙伴的《2025国家贸易估算报告》。(网站截图)

看起来,特朗普真的是要向全球开打贸易战。问题只在贸易战的细节。

各界,包括特朗普政府内部,对于“对等关税”的细节都有不同解读。(1)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曾主张只打对美国出超最多的“肮脏15国”(Dirty 15);(2)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为此征询公众意见时则称应集中G20国家;(3)特朗普政府内部曾讨论过将全球国家分成三个关税阶梯,以方便处理;(4)特朗普自己则称“对等关税”会比“对等更为宽容”,后来有白宫官员解读称这是指不会用关税报复非关税贸易壁垒;(5)到“解放日”临近,亦有报道指,由于字面意义的对等关税会制造出极多税项分类,白宫正在考虑回到特朗普竞选期间承诺的全球一刀切10至20%关税,以简化执行程序。

虽然不同媒体的报道都显示,在“解放日”即将来临之前,白宫官员依然在把握最后一分钟订出关税的细节,都忙着“临急抱佛脚”,特朗普就声称他很早就做好了决定。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亦充满信心的表明这次不会有豁免、关税在宣布后会即时落实。

到底实情如何,我们很快就知道。

2025年4月1日,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有关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关税的文章标题。(Reuters)

对于明显损人不利己的特朗普2.0关税战,过去几个月来,各界都尽力试图进行理性解读。来来去去,其实也离不开“增加政府收入”“吸引制造业回流”“作为谈判筹码”三种可能,而这三种可能只能三选一,不能渔与熊掌全得。然而,特朗普却是三者都想要。

例如,特朗普的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3月30日就声称关税政策未来10年将会为美国带来6万亿美元的收入,“关税就是(对美国人)减税”。这是“增加政府收入”的一套。

但特朗普自己就多次表明关税是为了让制造业回流。在其3月初的国会演说中,他声言,“我们只是想保护我们的企业和人民。他们会来的,因为如果他们在美国建厂,就不必支付关税。”最近,他又说他不担心外国汽车会加价,因为这只会让人买美国制造的汽车。这是“吸引制造业回流”的一套。

2025年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在白宫向记者答话。(Reuters)

至于作为“谈判筹码”,特朗普就公开表明愿意削减对华关税换取中国同意出售TikTok,而边境移民和毒品问题则是特朗普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的理由。这是“作为谈判筹码”的一套。

由于三个目标互相矛盾,人们解读了好几个月对于特朗普的关税战也解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而在这几个月期间,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更让世界各国互相抱团。中日韩最近就同意合作应对美国关税;被视为欧洲亲美代表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主张要同中国改善贸易关系,强硬回击特朗普关税;加拿大新总理卡尼(Mark Carney)打正旗号对抗特朗普……如今还未报复美国关税政策的英国和墨西哥等传统盟友未来大概也不得不走上对美强硬的路线。

2025年3月17日,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上任后首度外访,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爱丽舍宫见面时握手。(Reuters)

无论从美国经济、关税政策目标,还是全球政治,大家都看不到特朗普的关税战对美国有什么好处。

这种不理性所反映出来的似乎是一种“不要怕,只要信”的宗教热情。特朗普真的相信关税像魔法般是一切问题的解方。在他的国会演说中,他就说过,关税“是为了保护我们国家的精神”“为了让美国再次富裕,让美国再次伟大”,就算就“一点波折”,美国人也“可以接受”--如果遇上波折、遇上千万人的骂声就放弃,那还算是有坚实的信仰吗?

4月2日的“解放日”对于特朗普而言,其实是一种信仰的实践,任何理性分析只是一种“合理化”的说词,并不是特朗普行动的理由。极端的信仰要实践起来,在历史上为人们带来过不少灾难,特朗普的关税战也许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历史重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