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的时与势之变

撰文: 谢淳
出版:更新: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3月3日在美国务院发表的的首场外交政策视频演讲中列八大优先,不少内容皆针砭时弊,可谓相当值得肯定。而最受中文世界所关注的,自然还是针对中国的内容。

针砭时弊的首次外交讲话

布林肯表示美中关系是美国21世纪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考验”,他将“中国”列为八大优先事项之一,与中国在应该的时候竞争,在可以的时候合作,在必要时对抗,并强调美国应对中国挑战时必须与盟国和伙伴合作,因为由此形成的团结力让中国更难忽视。

值得留意的是,他在谈到中国部分时,最后的落脚点是“对美国工人、公司和技术进行投资,坚持公平竞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而他在此前第三大优先项“民主”的时候也指出:“我们能否在国内应对挑战,这将是我们在未来几年在世界各地捍卫民主的合法性的基础。”

2021年3月3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国务院发表外交政策演说,强调美中关系是美国21世纪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考验”。(AP)

以上两点既说明美国政府似乎愈发以辩证的眼光认识中美关系,意识到其集竞争与合作的一体两面性;又凸显出拜登(Joe Biden)政府将不再像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那样只知所谓“最强施压与接触”等蛮力方式,而是试图善用盟友体系和民主价值观等美国所独有的工具,也即布林肯口中所谓“独特优势”(unique asset);更说明新一届美国政府终于明白了“外交的根基是内政”这个道理—美国必须先解决自己政治低效、国家撕裂等问题,才能继而与中国竞争。而这就需美国调动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等各界共同着手解决就业、薪资、技术竞争力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时不利兮骓不逝

所以,庶几可以说,布林肯及拜登政府既考虑到美国的实际现况,又正确评估了美国外交的优势所在,并愈发正确看待中美关系对美国而言“竞争合作乃至威胁”的多面性,并将在此认知上制定外交政策—可是,纵然美国政府尽力做到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外交抉择,最终也未必能如愿,因为外部时势已然发生变化。

拜登在上任后首场外交演讲中将中国定位为“最严峻的竞争者”:

便以拜登政府一再强调的盟友体系这“独特优势”为例,白宫的设想是“与盟友及伙伴合作,而非羞辱贬低他们,因为我们的合力将令中国更难以忽视”。可是也恰如布林肯所言,“中国构成的挑战与众不同,中国是唯一具备足够经济、外交、军事、科技实力,从而可对稳定而开放的国际秩序构成挑战的国家”。是以美国所有的盟友和伙伴在制定自身外交、经贸政策时,也都愈来愈考虑和中国建立互惠的双边及多边关系。

回望2月23日,美国防部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宣称“美国支持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然而在三天后的例行记者会上,柯比就该言论又紧急道歉,并强调美国对钓鱼岛主权的政策没有改变—这固然或许只是一次措辞失误,柯比可能一时忘记了对钓鱼岛宣示主权的台湾也是美国盟友,但更重要的是,钓鱼岛问题近年来虽然持续有中日各说各话的新闻,却再没有似七八年前那样对两国关系构成实际阻碍。中国政府一贯秉持“搁置分歧,寻求共识”的立场,而日本近年来显然也不想令该问题恶化到影响日中关系的地步。

中日船只在钓鱼岛海域发生激烈对峙:

+9

钓鱼岛只是一个案例,诸如中欧关系之推进、中国与东盟方面的共识、南海问题之平静、乃至去年与中国龃龉不断的澳大利亚近来也明显试图寻找和中国的共识……归根结柢,这都说明了另一个现实:美国固然可以,也应该联动盟友,应对所谓“民主的挑战”和“来自中国的竞争”,这是美国最大的“独特优势”,但恰如昔日项羽纵有乌骓宝马,也依然无法改变时运不济的现实,而今这个“独特优势”的施展空间也正愈来愈小。

毕竟过往数十年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如何处理好跟美国的关系”一直是各国最重要的外交课题,而今天这依旧是重要的,但其重要性已经今非昔比,美国外交的“时与势”已经和过往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