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失势:来自慕尼黑的灵魂拷问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逐渐习惯“东西”二分的世界观,即便萨义德(Edward Said)等后殖民主义学者屡屡抨击-所谓“东方”,其实是被“西方”所建构,好加以支配、宰制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依旧摆脱不了东西二分的思维窠臼,东方虽经历了去污名化的过程,但要如何在“后西方”的话语体系中,寻得新的政治与文化定位,眼下仍有漫漫长路要走。然而,随着国际情势变化,西方近来也面临了类似的挣扎。

2月14日,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今年的主题饶富趣味-“西方失势”(Westlessness),议程紧扣四大问题:世界是否变得越来越不“西方”?西方本身也不“西方”了吗?“西方”退出诸多监管机制意味着什么?“西方”对日益增长的大国竞争意义为何?

伴随欧美各国的会上交锋,加上猛被唤起的中国威胁论,会议在难达共识的窘境下落幕了。但争执褪去,问题依旧,西方的困境仍在,且力道只会日渐加深。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反驳“西方失势”,认为“西方正在获胜”。(AP)

西方为何失势 欧洲何以发声

此次会议首先揭露的,就是欧美跨大西洋联盟的互不信任。过去双方一度坚若盘石,如今却明显貌合神离-先是德国总统斯坦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开幕时批评美国“未尽国际责任”,接着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马上反驳“跨大西洋联盟的死亡被严重夸大了,西方正在获胜”,没想到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随即反呛“西方已快撑不住了!”从华盛顿到柏林与巴黎的距离,或许从没像现在这么远过。

立场的分歧,正是“西方失势”的不安来源之一。在慕安会的透镜下,各国唇枪舌剑光影驳杂,隐约折射出对跨大西洋联盟的三种态度-其一,是法国所代表的欧洲独立愿景派;其二,是波兰等东欧国家象征的反俄亲美派;其三,是以德国为首,提出反思,但仍犹豫不决的徘徊派。三种态度中,又以法国的立场最为鲜明。

马克龙一来批评四处暴走的“美国优先”,二来强调欧洲不能只有大西洋战略,还得要有独立于美国与北约的欧洲战略。在冷战时代,欧洲的矛盾主要由美国协调;然而苏联崩解后,共同敌人一夕消失,共同利益的苍白自然也裸露出来。美欧在许多国际事务上立场分歧,特朗普上任后更是严重,例如2019年美国突然宣布要从叙利亚北部撤军,马克龙便曾愤而脱口“这是北约的脑死!”;此次慕安会上,马克龙虽然稍有收敛,强调北约与欧洲战略是欧洲安全两大支柱,但仍公开邀请德国参与跟法国核武相关的战略对话,企图藉本身的核资产,争取重塑欧洲主权的话语权。

马克龙曾在2019年美国宣布从叙北撤军时,抨击“这是北约的脑死!”;此次又于慕安会重申欧洲主权、欧洲战略等理念。(Reuters)

而“西方失势”的另一根源,则在于阵营内部对自由民主话语的失守。“东方”是个难以定义的用法,但“西方是什么”却也不易回答。若撇除地理、人种与文化局限,所谓“政治上的西方阵营”,便往往是指那些标榜自己奉行自由、民主、人权、普世价值的国家,然而这般分野如今却日渐模糊。近年中东难民潮不断拷问着欧洲的政治传统、财政体系与社会稳定,不仅间接逼使英国脱欧,却也导致欧洲左右两翼撕裂,以及民粹与极右政治家的崛起。

面对此种态势,传统的西方政治菁英如坐针毡;然而美国的立场,恐怕才更令其心寒。特朗普的胜选,本身就象征反全球化与民粹的卷土重来,而眼见欧洲部分地区民主政治衰退,在这个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对峙当口,特朗普毫不犹豫地支持了后者-抨击默克尔、马克龙和特雷莎·梅等欧洲中右派与中左派国家领导人,赞赏匈牙利的欧尔班、法国的勒庞、意大利的萨尔维尼和波兰的卡钦斯基等非自由派的右翼民粹领袖。

所谓“西方失势”,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伙伴的同床异梦。不论是战略利益的分歧,导致各国龃龉难达共识;抑或是内部反自由主义的崛起,使西方产生了认同危机,这个阵营都已难回过往默契。而之所以走到同床异梦的境地,则与西方的经济与科技优势不再有关。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抨击华为,遭致傅莹反驳。(AP)

炒不尽的中国威胁冷饭

西方过去一度垄断世界经济与科技话语权,但如今中国迎头赶上,西方却日渐疲软。长此以往,各国也不再把枪口一致对准中国,反会在某些议题上,寻求与中国合作的机会,不如过往团结。但这种选择性骑墙的举动,自然会招致美国忌惮。

面对欧洲在此次慕安会上的反思与疏离,美国的回复仍是一贯地简单粗暴,拉拢说服不成,便搬出外部威胁,大肆炒作,往复之间,华为明显成了美国转移焦点的箭靶。先是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在2月14日表示:“华为正在输出数字专制主义,要人权要自由,就不要用华为”;此番言论引来同样与会的傅莹质问,“中国引入微软、IBM、亚马逊等西方技术后,仍保有自己的政治体制,并无受到威胁。为何华为的5G就会威胁西方政治制度呢?你真认为民主如此脆弱,华为区区一家高科技公司就能威胁到它?”

无独有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与中国外长王毅在2月15日的会议场地,短暂隔空交火,前者直指中国的高技术企业是情报部门的“特洛伊木马”,后者则以“指责都是谎言”加以回击。讽刺的是,近来《华盛顿邮报》才踢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德国情报机关联邦情报局(BND)连手操控瑞士加密通信设备公司Crypto AG数十年,共窃听超过120个国家的机密情报;中国与苏联因不使用Crypto AG,故能幸免于难。

而正因美国自身劣迹斑斑,故而以己度人,将华为与5G打为子虚乌有的情报武器,甚至将其与专制极权画上等号,只差没扣一顶反人类的帽子。但更讽刺的是,即便美国已呼喊得声嘶力竭,英法德仍不打算跟近,英国甚至在前月宣布,要让华为参与英国的5G建设。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2月15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反驳美方指控。(AP)

长年以来,西方都视自己为普世价值的掌门人,统治并分配着正确的价值观、优越的政治哲学、良善的社会制度,即便其主导的国际秩序本质仍是弱肉强食,既不民主,也少有公平,甚至不怎么人道,但西方能长期傲视世界的自信来源,便是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那团虚无缥缈的价值承诺-对自由民主与人权的坚持、对经济市场的维护、对国际合作的倡议。但就算这些承诺遭遇现实挑战也不要紧,只要找个共同敌人转移焦点便完事。

于是中国屡屡成了箭靶。从西方媒体对新疆再教育营的夸张报道,到造谣中国政府大举监禁加拿大人以报复孟晚舟案等,种种虚构叙事层出不穷,却有效遮掩自己的表里不一-嘴上说要“藉对话建立和平”,但所谓“对话”其本质往往不是实施经济制裁、发动战争,就是资助恐怖主义;所谓“和平”其实也只有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才配用这个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方”的本质,就是挟船坚炮利与万贯家财,漂浮在含糊、华美的词藻之海上,但这些词藻其实难以经受事实考验。当帝国主义以解放、推翻暴政为名,行市场宰制与资源掠夺之实起,便已种下“西方失势”的祸根-一旦西方实力不再,甚至遭遇难民危机等困境反噬,这片词藻之海便很容易一夕虚无,从而令西方丧失道德优越,瞬间搁浅。

到头来,所谓西方秩序,不过就是国际政治史上曾经一段灿烂千阳;如今令各国惴惴不安的“西方失势”,也就是对落日余晖的一声叹息。然而,世界本可无分东西,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此次疫情便是最写实的批注。西方过去沉迷于冷战对峙,至今又自陷于是否同中国合作的矜持,却恰恰忘了一个道理-西方为小,世界为大,与其有精力在东西分野上苦恼,不如接受国际体系变迁的现实,聚焦在本国的治理问题上,才能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