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有话说】RCEP前景依旧未明 中印交涉中的日本元素

撰文: 萧予
出版:更新:

印度11月宣布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之后,各方还在努力让其重回谈判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RCEP首席谈判代表牧原秀树在11月29日表示,日本将不考虑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RCEP。
作为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关键过程,RCEP由东盟发起,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负面冲击、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带来愈来愈多负面影响的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似乎应当得到更多重视。
那么印度退出谈判、日本态度微妙,RCEP的前景会迎来哪些变化?中美摩擦常态化之下,中国如何看待RCEP的意义?
围绕以上问题,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杜晓军受访时表示,印度退出谈判主要是担忧国内弱势产业受到冲击,而日本则在亚太地区有更多的考虑。

01:RCEP被视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随着印度11月份宣布退出谈判之后,外界开始担忧,是否会对推进过程造成阻碍,很显然印度的担忧在于加入之后,会冲击国内脆弱的民族工业。如何看待印度的顾虑和担忧?

杜晓军:到目前为止这是印度的主流观点,我也就此请教过印度专家。他们提到印度退出谈判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担心加入之后,印度的弱势产业受到冲击。第二,影响印度的劳务输出,从而重创服务业,众所周知,印度的服务业在印度经济中占据的比重很大。因为国内有较大的担忧,莫迪也必须考虑是否会对其票仓造成影响。

01:部分观察人士认为,印度主要的担忧来源于中国,害怕中国商品大肆涌入印度,导致与中国的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

杜晓军:对,有这样的担忧,但不止针对中国。由于中国是RCEP中最大的市场,印度对中国的担忧有一定道理,但RCEP有十多个国家,一旦加入之后都要采用同样的游戏规则,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影响都要考虑进去,而中国是其中最大的因素。

从国际关系角度来看,加入某一个组织,意味着多了一层牵制,无论是对于自身还是他人。这层逻辑也可能成为某个国家加入一个组织的部分原因,RCEP本质是一个经济组织,国家加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和贸易的繁荣发展。印度选择退出谈判,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是考虑的一个方面,但印度更多是基于自身进行了全面的利益计算,最终做出决定,未来可能还是会选择加入,现在还无法得出结论。

01:对于印度宣布退出,外界的反应更多的是遗憾。当拥抱全球化成为大趋势时,印度似乎拒绝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杜晓军:在思考国际关系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式,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各种多边组织层出不穷,欧盟、东盟、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RCEP等等,以至于很多人会认为,加入国际组织是一种进步和潮流,不加入国家利益就会受损。英国脱欧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媒体也是朝着这个方向报道,认为英国应该继续留在欧盟。从这个逻辑出发,其实低估了民意的力量和表达。

所以,对于印度退出RCEP谈判不应急于下结论,这只是基于当下的国家利益考量,未来或许有可能会重新选择加入。是否加入一个多边组织,也是国家内部各种派系、产业力量博弈的结果。

不过,从国际关系发展的角度来看,地区化、自由化和无边界化一定会是一种趋势。国家间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增加人员往来和金融贸易的活跃度都会是大趋势。

莫迪退出RCEP谈判是为了保护国内脆弱的工业。(Reuters)

01:长期来看,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印度拒绝加入RCEP,未来很可能会被排除在地区贸易机制之外。

杜晓军:对,这一点是肯定的。不加群会削弱印度在该地区的国际声誉,但印度可能并没有考虑或在意这一点,印度当前最为关注的是加入与否对当前国家利益的影响,领导人会考虑民意对自身政治前途的影响。

01:日本在此前的东盟峰会上力推RCEP,但在印度宣布退出谈判之后,态度也发生了转变,重新表态称不会考虑没有印度的RCEP,你怎么看日本态度的变化?

杜晓军:我个人也认为日本的表态非常奇怪。不过应该看到,日本在亚太地区主要有两张牌,一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已经于2018年生效,且在美国退出之后,日本已经是主要领导者。当前国际贸易组织中,CPTPP的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准入规则也非常严格。

日本当初用CPTPP和RCEP做两手准备,现在CPTPP作为第一张牌已经打出,作为第二张牌的RCEP,日本其实可以先缓缓看。并非说日本不看重RCEP,只能说在已有CPTPP在前的情况下,RCEP对于日本而言,可以不那么急迫,这是背景之一。

第二,在进行RCEP谈判的同时,日本与印度也进行了2+2谈判,日本是印度的第二个2+2谈判的国家,第一个是美国,已经达成协议。这就与地区大国博弈有关,站在日本的角度思考整体战略,日本可能认为需要与印度在安全、贸易等各个领域进行协同,日本会思考贸易之外更深远的日印关系,这可能也是日本做出此番表态的另一个出发点。

总的来说,一是因为已有CPTPP,二是基于对日印关系的战略性考虑。

如果CPTPP还没有落地,我相信日本不会这么说。此外,美日印澳四国联盟,似乎正在形成一个所谓的亚洲版北约,日本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已经存在了68年,澳大利亚对于日本而言是除美国之外,军事同盟关系、合作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所以日本接下来就会瞄准印度,希望在各个领域与印度进行协同。

另外,如果印度退出,RCEP在日本看来意义也会减弱。印度有着非常大的市场,从纯经济角度来看,日本也很看重有印度加入的RCEP。

01:日本希望从全方位战略领域与印度进行协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背后似乎也蕴含了制衡中国的思路。

杜晓军:对,印度目前没有表现出想要制衡中国的强烈愿望,印度也是一个不结盟国家,尽管美国已经对其呼喊多次,印度依旧不太情愿加入同盟。但日本不同,日本已经在制衡的道路上走了很远,

2017年开始,中日关系转暖,但我认为这只是日本的灵活手段,本质上日本寻求制衡中国才是长远的战略考量。国际关系中有制衡和接触两个区分,日本在中日关系上即便选择接触,也是在制衡的大框架之下。

日本偶尔会选择接触,比如两次派高官参加“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这是务实性的操作手法。但从两国关系的本质来看,中日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发生改变。首先,由于日美同盟的存在,日本的军费增长越来越多,这是对中国比较负面的影响。在南海问题上,日本多次提出要基于国际法解决争端,并向菲律宾、越南提供二手巡逻艇,支持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等等手法都在挑衅中国。

本质上,日本也并不认同中国崛起。 2000年以来,中国在亚太地区超越了日本的地位,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现实上,日本政府都无法接受中国日益崛起的事实。

但印度不一样,印度在全球的经济地位无法与日本相比,与中国的所谓困境陷阱还并不清晰。所以,日本的很多战略性考量都会针对中国,这一点毫无疑问,只不过日本会在不同时候采取不同的做法。安倍政府就更多倾向于以务实性的视角看点中印关系,而他的前任领导人在任时,中日关系就处理得不好,期间还发生了购岛事件等争端。安倍执政以来,并没有参拜靖国神社来刺激中国,同时还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表现出了兴趣。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符合日本的利益,这些都是日本经过权衡做出的选择。但在安全领域,与美国加强同盟关系、与澳大利亚加强合作,日本也没有落下任何一个步骤。

01: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可以与印度取得务实的进展,针对印度对RCEP谈判中不满意的条款,如关税、市场准日壁垒等问题进行谈判。在你看来,就RCEP谈判,中国与印度还有哪些可以协调的余地?

杜晓军:尽管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输出大国,存在竞争,但还是有很多合作的空间。印度是一个热带国家,中国大部分处在温带地区,在农业领域如水果贸易双方是互补的。此外,人员往来也是一个大的方面,现在有很多印度人在中国工作,我就有一个印度同事。

从人员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印双方也有互补,印度与西方的接触频率比中国高,很多人学于西方,教育水准很高,中国也欢迎这些人来中国工作,未来中国去印度工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劳务输出上,中印也并不一定完全矛盾。

总体而言,中印毕竟都是发展中国家,有一些相似的产业结构,双方存在竞争。但是在农业领域、人员往来,高层知识和教育领域,双方有很大合作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通过印度洋往非洲发展,印度是路线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将来中国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印度洋,所以对印度的关注和合作也会越来越多。中印首脑的两次非正式会谈也在这个背景下发生,即便因为边境事件中印关系到了非常紧张的地步,两国关系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转圜,这也说明中印合作的空间很大。

01:当前,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外界看到的是不断受到阻碍的全球化进程,中美两个大经济体的摩擦很可能把世界拖向分化的境地。如此,对于中国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显得至关重要,你如何评价RCEP对于中国的整体意义,以及当前RCEP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杜晓军:首先,意义肯定很重大。中国在亚太地区参与的多边组织,目前而言最为成型的只有东盟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正在推进中。RCEP是一个多边机制,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历史经验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般是先由双边机制或者三边机制慢慢扩散而来,比如欧盟最初就是由煤钢共同体发展而来。RCEP最开始就由16个国家开启谈判,的确会有些困难。

但时代也不一样了,当年国家之间互相依赖程度并不高,现在16个国家同时开启谈判也可以理解,但谈判过程中必定也会遇到矛盾,这次印度宣布退出谈判,其实在意料之中。

RCEP对中国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和地区繁荣有标杆作用,是中国推动区域一体化的一个旗帜。所以,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分歧做好心理准备,涉及十多个国家的多边谈判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印度宣布退出谈判,日本也跟随表态,其他国家还是可以继续推进。TPP在美国退出之后,日本接过旗帜。未来如果印度、日本完全退出,RCEP的意义可能会打折扣,但不会完全前进的节奏不会完全中断。

RCEP也并不局限于16个国家,欧盟的成员国一直在增加,英国则要退出,这些都是一个区域组织经历的正常过程。印度退出,可能更加凸显中国的作用,当然中国肯定更欢迎印度加入,如论如何,中国推动RCEP向前发展的决心不会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