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印度日本“共同进退” 东京态度反复的背后计算

撰文: 徐秋梦
出版:更新:

如若印度不签,日本也不签了—这是日本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最新表态。日本与印度11月30日于新德里举行的首次外长、防长“2+2”会谈引人注目。比起日印双方的“两军间互通、联合训练、装备研发”等常规话题,两国间在RCEP问题上“你不签、我也不签”的最新立场更值得留意。

此前,日本的经济产业省、外务省等机构代表已表达了“日本将不会考虑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RCEP”的意向;外务省副发言人海部笃接受《印度时报》(Times of India)访问时还特地强调了这一点。

较之一个月前日本在东盟峰会期间不惜一切代价力推RCEP全面签署的态度相比,日方这一次的表态让各国大吃一惊,也引起了各国舆论热切讨论。包括彭博社、路透社在内的一些权威媒体还将其视为了某种“日本弃权”、“制衡中国”的一大信号。

在RCEP的问题上,印度一直以来就是最难突破,也是最后的障碍。印度在RCEP签约问题上的反复与顿挫也是有原因的,印度方面认为,中、印之间居高不下的贸易逆差是阻挠RCEP进一步进展的最大难关—出口导向制造业竞争力甚弱、竞争优势只偏重于服务业输出的印度一直担心RCEP会导致这个经济结构弱点更难解决。11月初尚有分析认为,印度可能会就RCEP协议问题向中国最后索要一次“赎金”,以确保新德里入盟后利益不受损。当新德里的需求不能得到马上满足时,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就在11月4日东盟峰会期间确认了“不加入”的意愿。

印度迟迟不加入是为了保障自身利益,那么,当日本在一个月后也发表类似言论时,一个问题也就随之浮现:日本是不是也参加了印度的这场“勒索”,用以退为进的方式为自己赢得更大的筹码?

日本无法放弃“最大自贸区”

首先,日本对推进RCEP的意愿并没有改变,这从日本反复的态度可以判断。就在海部笃说完“印度不签,日本不签”后,东京的态度在72小时后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上周日(12月1日),海部笃在另一场记者会上指出,日方仍在敦促印度尽快加入RCEP,为此,日方在尝试与其他国家合作,进而减轻新德里的忧虑。

从海部笃的表述可以肯定日本在RCEP问题上的积极态度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和日本在10月时试图说服中国降低印度进口关税等要求也是脗合的。基于此判断,日本并没有加入印度的“勒索”之列,向RCEP相关国“擡价”。与此相反,在RCEP相关各国对印度显得不耐烦时,海部笃的反复表态,显示出东京仍因为印度潜在的巨大市场而深切希望能与印度解决分歧,促成后者尽速加入RCEP。

其次,RCEP对日本未来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相安倍晋三不会轻易放弃。在“安倍经济学”推行多年却缺少市场空间之际,日本一直希望借助RCEP形成的多边框架打开印度市场,让近年大举投资印度的日企获益。从国家的体量看,印度有超过13亿人口,市场非常广阔,虽然去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得2,041美元,但这个巨大消费市场的潜力却不容忽视。这也决定了日本不会放弃有可能让本国企业进一步打入印度市场的RCEP。

以莫迪为首的印度政要虽然并不反对RCEP,但印度国内农业、重工业不堪一击的局面还是令其态度犹豫了起来。(美联社)

最后,日本的经贸现状也不允许日本做出“任性”的举动。据公开数显示,日本10月出口额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9.2个百分点,为连续十一个月下滑,且降幅为三年以来最大。这种情况让日本迫切需要与亚太国家合作,寻找更大的市场。有分析称,RCEP建成后便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16国之间所有商品实现零关税,这一结果将拉动中国GDP提升0.55%,拉动日本GDP提升0.09%。在如此数据之下,日本即使尽最大努力后仍不能将印度这个RCEP潜在大市场“拉入会”,也定必不会放弃RCEP。

莫迪开天价“勒索” 安倍充当柔性说客

既然日本没有要和印度联合“勒索”RCEP其他国家的意图,也没有退出RCEP的本钱,那为何日本会发出“不会考虑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的RCEP”的表态呢?日本这样的举动极有可能是说服印度的“柔性”手法之一。

按照原定计划,RCEP应该要在2015年年底达成协议。但从2013年5月第一轮谈判至今,RCEP协议迟迟未能落实。面对旷日持久的对印谈判,以及印度方面在贸易保护等问题上反复无常,除了东盟国家和中国之外,日本政界、财经界所承受的压力并不比其他国家小。这也解释了为何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以积极的态度推进RCEP。

但日本的积极并没有让印度完全松口,甚至还擡高要价。印度早前就曾向中国提出了免税缓行、反倾销触发机制(即某一类商品如突然大幅进入印度市场并构成倾销,印度有权对来自该国的商品采取临时提高关税措施)等要求。如今,印方又增加了新的条款:除了对工业品、农产品的“反倾销触发机制”外,印方还要求输入该国的家电、食品等商品要包含30%的“印度制造”零件或材料,不仅如此,莫迪政府还想让RCEP“建立联合管控措施”,以免其他成员国对印度“倾销”。

印方增加的新条约,让RCEP其他15国必须继续与新德里展开艰难的对峙,拖慢谈判进程,也让中、日等各个相关方意识到,随着谈判时间拉长,印度的胃口只会变得愈来愈大。

考虑到印度在RCEP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日等相关国不会轻易放弃游说印度加入,但纵容印度继续“擡价”对RCEP的推进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印度与各方僵持的局势下,日本或许可以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从地区影响力上看,日本在亚洲地区有着较大话语权,印度十分重视两国双边关系。从战略角度上看,日本和印度没有利益冲突,两国外交关系一直保持稳定。相比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日本在说服印度方面有着一定优势。

日本当然知晓自己拥有的优势,并且尽力周旋其中。此次日本的“表态反复”极有可能与此相关,这从安倍近期的外事安排可以看出端倪。安倍将在本月15日至17日访问印度,并打算与莫迪举行会谈,就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以及防卫合作、地区形势进行磋商;其后安倍会在同月23日至25日到访中国,出席计划在成都举行的中日韩首脑会谈,并打算分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双边首脑会谈。

日本此时突然表明“不考虑签署没有印度的RCEP”,很可能是安倍在出访印度之前,展现日本与印度站在一起的姿态。以此取悦和取信印度政府,同时也为安倍出访新德里的行程营造良好氛围,为劝说印度加入RCEP设好前期的布局。

换而言之,“印度不签,日本不签”的表态实际上是东京演给莫迪的一场秀,用动之以情的方式去影响对方的立场、感受和情绪,为莫迪创造良好的对外形象以应对国内反对加入RCEP的舆论声浪,同时又不向对方同步,从中寻找到解决困境有效方式。说到底,印度加入RCEP必然要承受阵痛,但长远而言这也是让印度产业在外来竞争之中成长的契机。以“印度友好”的角度出发的安倍,似乎更能有效向莫迪“晓以大义”。

如若安倍用此方法成功说服印度加入RCEP,日本可以说是助推RCEP的一大功臣,其国际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而在安抚印度之后,安倍的访华之旅,相信除了因为中日韩贸易事宜之外,他也会与中方就RCEP的谈判事宜进行必要的磋商,继续在RCEP的谈判进程中发力。

从积极推动RCEP,到“印度不签,日本也不签”,再到安倍出访印度及中国,日本在RCEP谈判进程的一系列的外交“演出”可以说是十分的到位,在僵持不下的RCEP谈判出现了一定的缓和和调节空间,也逐步推动着谈判的进程。基于安倍政府在RCEP谈判中的“柔软身段”看来,接下来为了推动进程,日本极有可能在北京继续强调“RCEP的大门对印度始终是敞开的”的同时,再做出类似表态。

上文节录自第192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2月9日)《RCEP印度日本“共同进退” 东京态度反复的背后计算》。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