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仲裁”难成杜特尔特访华主轴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今日下午抵达中国,展开其一连五天访华行程。据菲律宾方面透露,杜特尔特将同习近平讨论南海油气勘探,早前礼乐滩撞船事件,以及曾令两国关系陷入低谷的“南海仲裁案”。此番安排看上去似是“一啖砂糖一啖屎”,但北京方面似乎不大介意。
杜特尔特今次访华前,中菲关系似乎经历一些波折。今年6月,中菲两国在正义的礼乐滩海域爆发冲突。菲方指控一艘广东籍渔船在当地撞沉了菲律宾渔船,造成22人落水,所幸被越南船只救起;中方则表示涉事“粤茂滨渔42212”当时正在礼乐滩捕鱼作业,却遭到7至8艘菲律宾船只围攻,撤离过程中不幸撞坏菲船只,期间还试图搜救。而今次出事的礼乐滩水域,也是中菲去年底《关于油气开发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规定的共同开发地区。
作为两国重要经济合作项目,相关地头上爆发冲突自然应交涉解决。不过,杜特尔特今次欲首提“海牙裁决”则令人玩味。北京方面一直将“海牙仲裁案”视为中菲关系趋向低谷的转折点,更对裁决采取“不接受、不承认”的态度。舆论皆关注北京会否因此改变对杜特尔特友善态度。
不要给杜氏戴亲中“帽子”
无论是西媒,或是中菲两国媒体都少不了将杜特尔特标签为“亲中派”。杜特尔特上任三年多来已先后五次访华,但从未造访“菲律宾传统盟友”的美国,乍看上去确实应了“亲中”称号。但杜特尔特亦同日本保持极良好关系,今年5月他第三次访问日本时,两国签订价值4000亿比索(约57.3亿美金)经贸协议,创造8000就业岗位;早前,杜特尔特更盛赞日菲间已进入“战略伙伴黄金年代”。如此一来,也该冠以“亲日”之名。
事实上,中国同日本分别是菲律宾头两大贸易伙伴,杜特尔特同两国保持良好关系,更多是“为菲律宾人民谋福祉”而已。杜特尔特也非“一刀切”式断绝同美国关系。按菲国军方计划,今年菲军将同美国进行281次联合军演,较上一年多出20次,反应马尼拉仍重视美国菲律宾安全方面地位。
只不过,杜特尔特深知以二战后装备为主力的菲律宾军事实力孱弱,同临近越南、台湾、新加坡比起来都天差地别,更不可能和北京“硬碰硬”。换而言之,他只是在主权问题同经济发展间选择后者而已,一切能提供经济利益的国家都是菲律宾“好朋友”。
北京会续用“经济杠杆”
除了将杜特尔特标签为亲中派,不少人认为总统今次访华提出“南海仲裁”乃因其面对国内巨大民族主义压力,不得不做出“爱国宣誓”。这样的论述有其道理,但似乎夸大了菲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今年5月菲国中期选举时,反对派打出“反中牌”,质疑杜特尔特淡化主权问题和南海争议。但由于杜特尔特发起反毒战争“战功显赫”,获得七成五民众支持,这样的选举策略也不起作用。今次杜特尔特提起“南海仲裁”应不会太强硬,北京想必也会以“中菲友好”大局为重,淡化事件。
事实上,北京在安抚菲律宾民心上也做了相当工作。由于菲国宪法中对“共同开放国家资源”设立“国家需获六成收益”条件,中国便让步同意相关条款,将来两国开发石油收益扣除投资方收回成本部分,由中菲两国四六分成。由于两国经济体量差距,杜特尔特争取到的“巨额利益”对北京而言是可接受成本。若能透过让利换取半壁南海局势安宁,打通“海上丝绸之路”最近中国一段,可算是一本万利。而中国较为封闭的政治体制,也令政府决策避开“民族主义压力”直接落实。
一直以来,北京对周边国家外交战略均以“搁置争议 共谋利益”为核心。无论是针对缅甸及巴基斯坦的经济走廊计划,或是早前同日本规划“共同投资一带一路”,皆展示这一思路。而杜特尔特的执政理念,亦以经济发展为优先选项。只要这一“默契共识”不变,“提出海牙仲裁案”无从掀起什么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