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你脑袋短路吗?

撰文: 吴迪
出版:更新:

布鲁塞尔时间4月9日,中国与欧盟在第二十一届中欧峰会上发布联合声明,令过去一周以来外界对“欧盟可能拒绝与中国发布联合声明”的猜疑消去。
中欧峰会作为一个实务会议,举行了二十一次,每次都会为推动具体合作项目而商讨细节,然而并非每次都会发布联合声明。发布与否,也成为了外部观测欧中分歧程度的指向标。这一次却有所不同。

除了象征性意义以及此前外界已有所预估的针对钢铁、技术转让、5G、一带一路等具体问题与合作以外,声明还提到“为进一步扩大和深化2020年后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和欧盟将在下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之前制定一份新的合作议程”。可见,双方已然准备好以新的合作议程来容纳更为广泛的合作。可以说,这份联合声明是既有料,又有摆给世界看的姿态性意义。

然而,这当中实有一个转折。本来欧盟是不需要与中国这么高调地处理此事的。甚至本来是大有联合声明难产的可能。

110亿的助攻

上周,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Donald Tusk)还在呼吁欧盟各领袖杯葛中欧联合声明,因为中国未就欧盟关心的问题表现足够诚意。而纵然中国官员随后密切与欧盟方面马拉松谈判72小时,但就在联合声明发表前的8日晚,“联合声明难产”依旧是各方的普遍预估。

可是,这一切突然就因大西洋彼岸的骤然表态而有了变化: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周一(8日)建议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包括大型商用飞机、奶制品和酒类,而特朗普随后在Twitter表示,将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夏按美国要求作出裁决后,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盟商品加征关税。

如上所述,中欧近年合作日增,实务合作一直有在推进,这次中欧峰会敲定的细节已然是顺水推舟,而联合声明文本肯定也早已事先准备好,至于是否联合发布,则取决于图斯克、欧盟委员会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人的取态。

可以想象,这些欧洲领导人在想,“我们要不要跟中国搞得这么高调?这次中欧峰会已经有了不少实料,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低调些?不以中欧联合声明的姿态发表,以免弄得太高调,刺激到美国,影响欧美近来频频摩擦的关系”。

此时,美国突然发难的“110亿美元关税”,令原本还在犹豫的欧盟领导人们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2018年7月16日,在李克强(后中)、图斯克(后左)及容克(后右)的见证下,中欧官员签署一系列具体合作文件(GettyImages)

无法剖离的美国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自2018年起便已经有特朗普政府拟对欧盟加征关税的说法,这次不过是正式宣布,欧盟对此也有准备,“110亿美元”并不直接影响中欧此次敲定的合作方向。即使没有他的那条Twitter、没有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8日的那份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报告,中欧也会往既定方向推进双边合作。

不过,倘若没有这110亿,却未必会有高调的中欧联合声明。因此此次欧盟大有向美国说“你割袍,我也只得断义”的意味。

透过这一点也应看清,欧盟在思索应采取怎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中国时,美国因素,更准确地说是“推动欧中关系将对欧美关系产生的影响”,依旧是欧盟领袖们的重要考量。

毕竟,容克也好,图斯克也罢,抑或是马克龙、默克尔,本质上与大洋彼岸的麦克马斯特(H.R. McMaster,特朗普政府前国安顾问)等美国建制派政军精英是一样的,他们都坚定相信,维系一段紧密而默契的跨大西洋关系,有助于欧美共同及各自的利益。若非逼不得已,欧盟领导人在面对中国时,多少还会因心存疑虑而放慢推动合作的脚步,更不会搞成“一个月内三场中欧峰会”这般高调(3月底习近平参加的“法德欧中峰会”、这周李克强出席的中欧峰会、4月底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总统,专一些好吗?”

中欧联合声明发布后,诸如时政评论网站Politico等美国媒体自是少不了对特朗普的批评之声,指出布鲁塞尔和北京因共同抵抗特朗普而站在了一起。而此前因与特朗普不和而辞职的原国安顾问麦克马斯特等美国政军精英,相信也是一样既气愤、又失望、且担忧。

据同样因与特朗普不和而被炒的原白宫发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r)在其《简报:政治、媒体及总统》书中写到,麦克马斯特(右)为人严谨负责,每逢提交国安报告时,文件总是罗列大小重点,每个重点又详细阐述不同决策的优劣。这样的作风也许适合以往历任总统,却无法讨好特朗普,加上报告中的文字深奥难懂,不符合现在这位总统的风格,甚至多次引起总统不悦。(GettyImages)

对美国建制精英而言,打压中国虽然有争议,也是双刃剑,但今日及未来的中国确实危及到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且看来中国是不会被美国感化同化的,因此在对华问题上,无论是民主还是共和党,都对特朗普抱以支持。而特朗普的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在遏制他国这一方面经验丰富,曾经主导1980年代的美日贸易谈判,将如日中天的日本“一枪刺于马下”,乃至后者30年仍无法恢复——在遏制中国这一点上,特朗普和莱特希泽原本应该是合适的出战人选。

可是,难道特朗普和莱特希泽脑袋短路吗?

“难道他们看不出中国近年来大力拉拢欧洲?难道他们看不出中欧近来愈走愈近,从宏观战略到具体产业的合作皆变得愈发紧密?”

“既然要打压中国这个最大的敌人,那为什么要同时向自己的盟友欧盟开刀?甚至将欧盟逼到逐渐与中国站队的发展趋势上?”

“欧盟确实有补贴空中巴士,但我们自己也通过优惠税款补贴波音啊?我们也补贴农产品啊?总统和贸易代表先生你们是太入戏了吗?这些问题本来就是世界常态,各国都有操作,我们在选择针对贸易战对象时,难道不应该与国安大战略结合吗?你搞欧盟算什么事?还要不要欧盟帮我们一起改革WTO,一起与我们遏制中国了?”

“总统先生,挑对手时请专一些,认清敌友再出招,懂吗?”

——想来,这些应该都是美国建制精英们当下心声最贴切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