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参与者:以色列放话入侵黎巴嫩 俄罗斯该笑还是该哭?
9月16日,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宣布“把民众送回北部家园”成为新战争目标后,以色列便开始一连串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攻势:17日传呼机爆炸、18日对讲机爆炸、20日开始的多日空袭,其中23日空袭更导致当日死亡人数增至492人,其中包括35名儿童和58名妇女,另有1,645人受伤。黎巴嫩官员表示,这是继1975年至1990年内战以来,黎巴嫩因暴力冲突单日死亡人数最高,且已促使数万民众逃亡。25日,以军参谋长哈勒维(Herzi Halevi)公开表示,“空袭是为以军进入当地做准备”,预示了地面战即将开打。
显然,以色列正将战线从加沙北移至黎巴嫩,但真主党也没有退让迹象,而是继续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并将攻击区域扩增至西岸定居点,原因也不难想像:真主党一旦停止火箭攻势,就等于放弃支援加沙,其结果就是让自己失去在“抵抗轴心”(Axis of Resistance)与黎巴嫩的特殊地位。而有鉴于真主党分布之广,即便是精通战术的以色列空军,要瞄准相对机动且极其隐蔽的真主党火箭、飞弹和无人机阵列,也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且早在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期间,真主党就已亲自为以军上了一课:仅靠空袭无法阻止真主党的火箭攻击,即使空袭在战术层面上执行得非常有效。因此短期之内,以色列与真主党的互射态势很难改变,冲突也很难看到降温迹象。
而环顾有关大国立场,伊朗虽不愿真主党被削弱,却也不愿因此决战以色列,而是选择更加积极动员抵抗轴心,据以色列媒体报道,约4万名伊朗支持的伊拉克、叙利亚和胡塞武装成员正在叙利亚与戈兰高地边境集结,可能是为即将到来的以黎地面战做准备;而美国虽担忧被卷入新一轮中东大战,却无法拒绝以色列的绑架,只能一边增兵中东,一边与法国尝试推动21天紧急停火。在下一个突破点到来前,冲突走向似乎很难被美伊目前的既定立场改变。
不过有一个大国虽不是冲突当事方,却意外成为冲突牵引下的参与者,那就是从2015年开始与伊朗合作支持叙利亚阿萨德(Bashar al-Assad)政权、又从2022年俄乌战争开始与美国对峙交恶的俄罗斯。虽说俄罗斯近年与伊朗持续走近,也与美国不断疏远,但面对以巴冲突议题,莫斯科的态度还是小心翼翼维持战略平衡:支持两国方案,凸显美国的偏袒与双标;但不过度批评以色列,来换取以色列不军援乌克兰、不加入制裁俄罗斯,也在打击叙利亚的伊朗目标时,避免波及在叙俄军。且早在战前,普京(Vladimir Putin)就与内塔尼亚胡私交甚笃。
如今面对以色列持续空袭黎巴嫩、打击真主党,并在25日放话入侵黎巴嫩,立场复杂的俄罗斯同样有自己的利弊考量。
俄罗斯可能的战略机遇
首先观察俄罗斯可能的战略机遇。
在地缘政治层面,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可能增强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一来,如果伊朗为了支持真主党,而在黎巴嫩投入更多军事部署,就可能需要转移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在这种情况下,与伊朗在叙利亚出于利益考量维持合作的俄罗斯,就有机会暗自强化在叙利亚的存在,同步提升自己的政治与军事影响力,巩固与叙利亚的联盟。
二来,如果地区紧张局势加剧,在以色列、美国拥有特殊关系的背景下,目前与美交恶的俄罗斯,也有机会进一步强化与其他反以色列力量的互动,例如伊朗和真主党。这不仅能够扩大俄罗斯的影响范围,还能为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提供更多选择,莫斯科也有机会通过支持反美势力来削弱美国影响力。而这不仅能够提升俄罗斯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还能向其他国家传递一个信息:美国在中东的绝对优势已不存在。
三来,以黎局势升温也为俄罗斯提供了与其他大国,尤其是中国合作的机会。中东局势不稳可能促使中俄两国加强合作,能够共同抗衡美国及其盟友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军事层面,如果俄罗斯在俄乌前线需求外,后方军工生产充足有余,也可能将部份军事资源投入中东。例如俄罗斯可能借机向叙利亚与真主党提供军事援助,并加强与当地武装组织的合作。这一行动将有助俄罗斯增强在中东的军事影响力,并向其他国家展示自己作为一个全球军事强国的形象。
此外,俄罗斯也可以利用这一局势测试新型武器系统,并进一步推广其军事装备,增强与相关方的军事合作机会。随著冲突升级,俄罗斯可以在武器交易中获得更多利益,促进其军事工业的发展。当然,这一机遇的前提还是相关军备生产充足。
在经济层面,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可能干扰地区的能源供应,推高全球油价。俄罗斯作为主要的能源出口国,可以借机提高能源收入,进一步强化经济实力。此外,战争的破坏力可能会让黎巴嫩出现重建需求,俄罗斯将有机会发掘新的经济机遇,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领域,这不仅能提升俄罗斯在黎巴嫩的影响力,还有助于扩大其在整个中东的经济足迹。
在国际影响力层面,以色列同时在加沙、黎巴嫩两线作战,可能招致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民间的舆论谴责。俄罗斯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谴责西方国家在俄乌与以巴两个冲突上双标行径,来修补自己受损的国际形象,同时通过提供政治支持或人道主义援助,来宣传自己作为地区稳定力量的角色,也有机会因此赢得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整体来说,以黎局势升温可能为俄罗斯带来多重战略好处,从地缘政治的优势到军事利益,再到经济收益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但这一切其实都伴随著风险。
俄罗斯可能的战略风险
首先是地缘政治层面。以黎冲突升温可能导致以色列、伊朗、美国的直接交火,进而引爆中东地区的全面冲突,这对俄罗斯来说将是一个潜在挑战。有鉴于美国抛弃以色列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中东局势极度不稳,美国及其欧洲盟友将会加强对以色列的支持,结果就是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这样一来,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努力将面临更大压力,甚至可能会削弱其在叙利亚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在军事层面,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可能导致俄罗斯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变得更复杂。一来,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可能成为以色列的攻击目标,因为以色列对伊朗和真主党的打击行动,可能在无意中波及到俄罗斯的军事基地和人员,从而引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这将对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战略部署造成威胁。
二来,如果俄罗斯因此被迫介入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冲突,将面临消耗军事资源的风险。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俄罗斯可能需要调动大量军事力量,这不仅会增加军事开支,还可能影响俄罗斯在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自由,最直接的就是俄乌前线。
在经济层面,中东冲突往往会影响全球能源市场。一旦以黎冲突引爆新一场中东战争,石油供应可能因此中断,全球油价则随之上涨。虽然这可能在短期内提升俄罗斯的石油收入,但长期看来,市场的波动性还是会对俄罗斯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如过战争持续时间过长且外溢,可能迫使俄罗斯进一步增加对叙利亚的经济援助,这无疑会加重俄罗斯的财政负担。而经济上的持续压力也将限制俄罗斯在其他国际事务的行动能力,进一步削弱其全球影响力,同时排挤俄罗斯用于内部社会和经济问题的预算,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影响俄罗斯政府的稳定性。
在国际影响力层面,虽说俄罗斯可能藉著以色列兴战来略为“修补形象”,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还是可能导致俄罗斯原本在以巴冲突的平衡更为艰难,因为俄罗斯虽展现了同情巴勒斯坦的姿态,甚至在莫斯科接待来访的阿巴斯(Mahmoud Abbas)、举行法塔赫与哈马斯会谈,但从始至终,莫斯科批评美国的力道始终大于以色列,诸如《半岛电视台》等阿拉伯媒体也都对此现象进行解读,认为俄罗斯即便反美、却仍想维持与以色列的既定关系。如果俄罗斯被视作以色列的潜在支持者,将可能引发阿拉伯国家舆论的质疑,进一步削弱其在全球南方的道德地位。这对希望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话语权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
总体而言,以黎战事升温虽可能为俄罗斯创造机遇,却也可能为俄罗斯带来一系列战略坏处,从地缘政治的挑战到军事风险,再到经济损失和国际声誉的影响,这些因素都需要俄罗斯仔细思量。如果这场冲突爆发在没有俄乌战争的时空,俄罗斯必然会有更多行动选项与空间;只是如今乌克兰战事还在延烧,俄罗斯要同时稳定叙利亚部署已是耗费心神,如果中东再爆发一场可能波及在叙俄军的战争,莫斯科必然要面临不小的战略风险与挑战。或许正因如此,从7月以黎冲突升温以来,俄罗斯便持续公开呼吁各方克制,甚至劝阻伊朗不要过度升级事态。
归根结柢,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一向具有强烈的务实主义精神,过去面对以巴冲突是如此,现在应对以黎冲突,当然还是回归国家利益这个根本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