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佩洛西、傀儡蔡英文、无助台湾人” 用画反思战争的年轻人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译作裴洛西或波洛西)带着“民主荣光”离开台湾飞向韩国,留给台湾的,却是持续多日的台海战云密布。当台湾媒体舆论还在反刍着与佩洛西之间的“甜美回忆”时,互联网出现了一张用色沉重、对比鲜明的画作,冀望战争阴影远离家园,表达“微不足道愤怒”的另类声音。作品出自于一位27岁的台湾青年艺术家陈立君,《香港01》独家联系上了她,谈一谈这幅对画家来说“既悲愤又无力”的创作。
这张作品陆续在两岸互联网世界流传开来,由于视觉直接震撼,无不给人深刻印象。映入眼帘的,是一袭粉红套装、金光焕发的佩洛西,手上操持着类似皮诺丘身上的木偶线,连接着肩上扛着火箭砲筒的蔡英文。在重重的烟雾下,隐身着一台涂有乌克兰国旗的军车,下方则有一个持香跪着的人,面向美国军方专机祈求膜拜。画作底下有网友留言“画得很传神”,但也有人为之担忧“政治很不正确”。
身为美国“殖民地”的悲哀
8月2日那一夜,全球数十万人紧盯航迹图,随着佩洛西访台航班的轨迹而起伏忐忑。陈立君对《香港01》记者回忆,当时她一直刷新台湾新闻报道,事前各方沙盘推演和预判,确实令她曾经想像过有可能大陆的战机跟着佩洛西专机,“像是在监视他们,或是给他们找一点麻烦”,也不觉得佩洛西真的会降落台湾,大陆一定会出手处理就是了,不过最后还是落空了。
当手机跳出苏-35战机飞越台湾海峡快讯的那一刻,陈立君心里想着是不是要打起来了,“其实满焦虑的”,可是后来陆方也没有进一步透露苏-35的行踪。直到佩洛西步出机舱,同时看到大陆发布各种军演消息,还听说大陆全面开通军人乘坐高铁的快速通道,以方便军人紧急返岗,她说“不知道未来会怎么发展,也没有想过有生之年有可能经历到战争,很焦虑也很害怕,同时也觉得很愤怒”。
记者问她怒火由何而来,陈立君说台湾就像个美国的“殖民地”,身为“被殖民者”一员,她觉得非常悲愤,也很无力,对于大局或上位者的决定,其实都不是我们可以去影响的。这个感受从之前台湾开放莱猪进口便已点燃,她说台湾蓝绿两党平常看似打来打去,可是一旦面临对美国有利或是涉陆事件时,他们两个就会变成同一阵线。“我们所谓的民主都是假象,都是美国安排好的,不管蓝或绿都是美国养的狗,就看放哪一只出来”,陈立君说出她的强烈感慨。
正是这个感慨,激发了陈立君的创作动机。她顿时联想到内地画师乌合麒麟的作品,过去总觉得自己空有远大抱负,可是当契机来了又觉得很无力、什么都做不到,于是灵机一动可以透过类似他的方式或概念来传达愤怒之情。“有一种豁出去就画吧”的感觉,画面组合的元素都是很直觉的,要用什么就贴上去,一开始就大概想好要传达的主题,以及必须要用的人物,再来就是思索如何营造构图。
从下笔到完成,陈立君花了至少三个小时“一气呵成”。她当时急切地想着这个话题是有时效性的,如果用国画来呈现,以自己画图的速度恐怕需要好几个月,于是当机立断决定使用电脑绘图的方式,抢在第一时间画出来。
吸血的政客与无助的百姓
聚焦到这张画作,陈立君为我们一一拆解隐藏其中的各种玄机与寓意。首先是最为显眼的佩洛西,陈立君犹记她快降落之前,台湾新闻报道都是一副非常期待的样子,“我觉得非常不爽,一群人把她当神一样在崇拜,可哪知道这个神其实是‘瘟神’”,从而故意画她的后方如同神明在发光。还可以注意到佩洛西画像的嘴巴特别鲜红,想传达出她在吸台湾人血的意象,“如果两岸真的因为美国而打起来,那也是台湾人的血溅到她的身上”。
陈立君提醒,黑雾的烟硝其实还带着偏红的色彩,整个作品的基调是红色的联想,也就是跟“血”有关。包括画中被提线操作的“傀儡”蔡英文,也是在吸台湾人的血。还有画面下方穿着暗红色外套在祈祷的人,代表很无助的台湾老百姓,暗喻台湾人在流血,“流血给那些禽兽政客们吸”。他手上拿着一柱香,原意是想借此讽刺一些台湾人错把魔鬼当成神在拜,画完之后还意外地产生了“无力祷告”的隐喻。
身为基督徒,为何为选择台湾民间宗教持香的呈现方式?陈立君的答复,多少流露了她对宗教与政治的内心困惑。她的说法是,之所以如此选择,单纯就构图而言,香可以拿在手上,作为画面的某个亮点;倘若用基督教十字架的意象的话,表达出来的东西会太过复杂。陈立君说,教会里总谈着神多爱我们,可是真的救得了在险恶时局下的无助人们吗?“基督教是西方的宗教,西方基督教国家一直以来都在压迫第三世界,连我自己都没办法解释他们把世界搅得乱七八糟这件事”,这是她不用十字架的深层原因。
画作中佩洛西的身后,不难发现有一台军车,而且车身涂有略带污损的乌克兰国旗。陈立君解读,两者的结合是想表现出佩洛西象征“战争贩子”的感觉。她曾经听在白色恐怖时期由于“成大共产党案”遭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无期徒刑,再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的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说过,庆幸中国大陆很强大,令美国不敢随便让台湾去踩大陆的底线,不然两岸开战,台湾现在很有可能变成另一个乌克兰。
流离失所与悲惨的战争想像
至于那部军车的原型,陈立君说灵感来自于解析俄乌战争颇有名气的台湾军事专家邱世卿,他曾在个人脸书(Facebook)贴过一张照片,上半部是一辆车身印有“像乌克兰一样勇敢”字样的台湾计程车,下半部则是一部残破不堪的乌克兰军车。陈立君坦言她画的军车就是由此联想而来,“战争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
记者追问陈立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战争,那么她对战争的想像是什么?陈立君从身旁同侪谈起,她颇为成熟的答道,“与其谈战争有没有靠近的可能,应该说要看他们能否意识到战争究竟是怎样的状态?”陈立君发现大家其实都无法想像什么是战争,就算看到俄乌战争,也还是很难想像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感觉。一旦要跟朋友聊这个话题,通常很难深入的聊下去。
不过陈立君家族的历史经验,或许让她对于战争有超越同龄人的体会。在台湾左翼浪潮风起云涌的1950年代初期,发生了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虎尾地区工作委员会二仑支部”案,陈立君的祖父陈天河遭国民党政府关押15年,伯公陈天枝被枪毙,名字还刻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碑”上。
陈立君谈及她对战争理解的矛盾与拉扯,其父亲看待战争格外理性,有点像是“外科清创”的感觉,可能是看到大陆政府近年来一直在调整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多少也有心理准备吧”。可是对陈立君来说,战争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而且会变成生命之中很大的裂痕或是创伤,相较于父亲的理性,“好像我的恐慌有点怪,觉得自己有点分裂”。
生死交关打破政治立场藩篱
然而,这幅关于反思佩洛西访台的画作,成为了陈立君创作之路的一个转捩点。一些评价或反馈让她感到相当惊讶,原来大家面对战争或即将身处险境时,不管左右统独政治的光谱,立场竟然会因此而趋近。陈立君提到她认识一位很“觉青”、很符合台湾主流想法的老师,不只讨厌中国大陆,还在俄乌开战之后,教导他的小孩应该送武器去乌克兰帮助他们。可是这位老师罕见地为她这幅图画按了赞,这让陈立君惊觉,众人面对生死交关处境时,是会抛却被操作出来的意识形态,想法上变得更为接近。
一幅画作产生出始料未及的共鸣,令陈立君感到无比振奋。自认为过去画的图“美美的,也很认真经营构图”,把创作当成武器的陈立君,却始终感觉自己的作品缺少一个能够很强烈把武器挥出去的力量,“这次画这件作品对我来说,是很大的突破”。
目前一边备考研究所,一边协助台湾政治受难人纪录片拍摄计划的陈立君,虽然还没有完全想好日后要如何经营或传播她的作品,但她把这次的画作视为草图,从中找到了突破点,将来还会想要把它画成大张的图画。
与过去最大的不同,陈立君说因为之前曾经发文表达理念却被同学留言骂翻,让她从此不敢在互联网上发作品,也不敢再表达想法。直到佩洛西访台令台湾陷入危机,以及这幅作品带来的反响,“让我突破原来的害怕”,决定将此后的作品都设为公开,不再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