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琅琊榜》等改编剧强势压境 编剧亲口揭原创剧何去何从

撰文: 佘汉姬 胡剑威
出版:更新:

TVB近日播放外购剧《琅琊榜》,此作早于去年国内播放已热爆一时,更扬威至美国,2014年尾作品未正式开播前,海外版权已极速出售,看来此剧在港也会激起热潮。剧集的原身为网络小说,亦即现时大获中外制作公司喜爱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现有版权物)产物,这类以既有故事改编的剧集威力非常强劲,更几乎令原创剧本绝迹。
《香港01》专访了曾在香港工作,现职上海公司的80后内地编剧李俞洁(Mandy),还有电影《桃姐》的本港资深剧作家陈淑贤(Susan),请她们从专业编剧的角度出发,探讨国产和港产剧集的现在与未来。

《琅琊榜》受到国内外剧迷追捧,形成一道“汉流”。

李俞洁︰剧本是怎样炼成的?

在中国,部分影视制作公司的官方网页或者微博版面,都会出现招募原创剧本的字眼,附设一个投稿用的电邮地址,让不少行外人以为想要在内地当编剧,能通过电邮投稿的方式成事。Mandy说,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国内的制作团队很少会采用完全没有经验的‘纯新人’,想要入行,必须先在其他地区例如香港累积作品,或者是科班出身活用学校的资源系统,增加人脉关系。”她又补充,“大部分的编剧都是由制作方委托写作项目,而制作方本身就预先设想好故事的概念。现在最常见是先购买好IP,再找编剧重写”。

编剧的工作并不在提交剧本后便完结。“我们之后也会到片场,必要时修改剧本。现在市场环境健康,演员的权利大,档期很难拿。为了迁就制作,剧本得让步。” Mandy笑言,这种俗称“飞纸仔”的做法是从香港学来的。

香港与内地创作环境的差异

谈及香港的编剧方式,曾在“香港慈文影视”任职的Mandy强调两地的工作环境非常不同。“不论大陆还是香港,基本都会先开会讨论大纲。分别在于,国内开会谈得很粗,会议过后得到的是一篇大约1万字的框架大纲,如何变成30集以上的剧集剧本,得靠每个编剧分工后回家创作,自由度很大。而香港则相反,开会谈得很细,编剧只需要把会议说过的东西拿回去修饰就可以,有时候连对白也不用个别多想。”Mandy说由于香港主要电视台只有一个,所以编剧组不用考虑销售播放权的问题,“写什么电视台都会拍。”Mandy认为香港的模式对于新人来说比较省力,是很好的入门,“但时间长了会有弊端,因每一个编剧能发挥的空间不大,创作欲望和热情都会降低,”慢慢写不出独特和有水准的剧本来,变相影响港剧的质素。

Mandy亦提到她毕业时到香港无线电视(TVB)面试的经历:“TVB很快就拒绝了我的申请,他们坚持作为创作核心的编剧职位,必须是本土香港人。”除了文化差异的原因,面试官告诉她大陆人的身分亦很敏感。后来她在香港慈文影视找到工作,主要给国内电视剧和网剧撰写剧本,同事很多是香港人。

跟她提起TVB正在播放《琅琊榜》,Mandy说是意料中事,她也有看。“《琅琊榜》能够火起来,不是单纯因为原著好剧本好,美术、画面、演员和后期营销等因素综合起来,才造就它的成功。这作品在互联网上的话题性很足,口碑好。剧集本身高质以外,背后营销团队也做了很多工夫。

后《琅琊榜》的中国IP改编之路

内地网剧风行,为影视作品带来更大的创作空间和商机。Mandy指出网剧容许更宽广的题材选择,但还是要留意尺度,若拿捏不准确被强行下架,制作方会蒙受极大损失。电视平台对穿越时空和古装剧的诸多限制,也令众多IP改编作品愈来愈倾向网上发布。Mandy同意在不久的将来,网剧将有机会取代传统电视剧,成为主流,接收更大的观众群。中国剧集,将更多元化。

港产剧集该如何自处?

Mandy于2013年在港从事编剧工作时,香港观众的确只有TVB一个选项(当时亚视已几乎没有自家出品的剧集)。伴随HKTV在网上播放自家摄制的剧集节目,以及ViuTV启播,香港剧组开始转变创作模式,给予编剧较大的自主权,亦尝试起用IP改编的方程式,增加作品的新鲜感和多样性。剧集,不再只属于“师奶”。口碑不俗的《玛嘉烈与大卫系列》就是现行的例子,该剧邀请了小说原作者南方舞厅参与编审,有别于过往香港电视台的做法。这样的改变会为港剧带来怎样的新气象,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陈淑贤︰改编作并非没挑战性

香港资深电视、电影编剧陈淑贤,笔下出品过电视剧《赌场风云》和电影《桃姐》,入行多年,她目前也有在内地工作。对于IP成势,她也直认编剧原创空间买少见少,但不论如何,她还是鼓励新人参与创作,因为好的作品总会有人懂欣赏。

问到IP兴起的原因,Susan认为是国内制作公司不敢冒险之故。“国内大公司在找题材时可能已不太信任原创剧本,他们需要一些流行元素,保证可以快速吸纳观众,那么如小说、漫画这类在其他平台已经成名的作品,自然就成为目标,因为有卖点有数据,容易做宣传,也更方便吸引年轻一代观众。”

那么,在资深剧作家眼中,香港和内地有什么分别?她就觉得香港现时还不需要走IP之路。“我不能说香港的剧本就是百分百原创,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好多时不是直接复制,但也有参考其他作品,例如我们的《M Club》(女人俱乐部)就是以韩国电影《阳光姐妹淘》作为创作灵感。其实最早期的金庸小说电视剧也属于IP的类别,小说有既定粉丝群,收视也有一定保证。但香港始终也是得一间电视台做剧集,他们的编剧是受薪式打工,有厂期有时间表要跟,很难去做改编作品,亦没必要。中国的编剧市场就很不同,所有人某程度上都是自由职业,空间大,竞争亦大得多,人才也多。加上现在的公司都有钱,便直接买IP,好顺理成章,使大家都疯狂抢购有潜力的IP。”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