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硕:多国不愿选边站 中美对抗结局难料

撰文: 联合早报
出版:更新: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 认为,西方主导世界的格局结束,很多国家跟亚细安一样,从中国崛起中获益,不愿卷入中美博弈。中美对抗的结局因此很难预测,唯一肯定的是,两强竞争在未来10年将加剧。

马凯硕也是新加坡驻联合国前大使。他周一(9月11日)在台北香格里拉远东饭店举行的“2023国际地缘政治高峰论坛”上,以“在美中的地缘政治竞争中,其他国家如何定位自己”为题发表演讲。

马凯硕拿金砖国家与七国集团、欧盟和东盟对比,说明世界格局正在改变。他说,1992年七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和比金砖国家多,现在是倒过来了。马凯硕还说,鲜少人注意到亚细安从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已超越欧盟。

他说,这些现象的叠加效应,是12%西方人口和88%非西方人口的观点产生显著差异,也反映在西方和非西方国家对俄乌战争的立场分歧。

世界格局改变后,各国对美国和中国的看法也不一样。马凯硕分析指出,当下中美对抗跟过去美苏冷战不同的是,世界多国没有急速倒向美国。当年,美国在与苏联的冷战中占上风,因为欧洲和多个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埃及、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都靠向美国。

马凯硕因此认为,美中对抗的结果更难预测,因为美国不再像美苏冷战时期获得多国支持的明显优势,唯一肯定的是,两强对抗在未来10年会变得更严重,其他国家不愿被卷入其中。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 9月11日在台北香格里拉远东饭店举行的“2023国际地缘政治高峰论坛”上,以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国际理事会会长的身份发表演讲。(沈泽玮摄)

马凯硕说,亚细安的态度最能反映当下世界多国如何看待中美博弈,“不亲中也不抗美,中美对抗那是你们的事,不要把我们拖下水。我们不要选边站”。

亚细安在中美对抗中保持中立的原因之一,是在经济上受益于中国崛起。马凯硕说,2000年,美国和亚细安之间的贸易是中国—亚细安的三倍以上,去年中国—亚细安贸易已远超越美国—亚细安。

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也一样。拉美虽处美国影响力范围,但多个拉美国家跟中国的贸易还高于美国;非洲则十分欢迎中国前去投资。马凯硕转述他认识的一个非洲国家部长说,“每当美国人来,我们就被训斥,中国人来,我们得到桥、医院、贷款”。

在线上参与论坛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则发表题为“我们是否注定与中国陷入冷战?”的演讲。

约瑟夫·奈认为,中美是否处于冷战,取决于对冷战的定义。如果冷战意味“长期竞争”,那确实是冷战。但如果指向含有既定历史隐喻的美苏冷战,那就要避免使用。

约瑟夫·奈说,美苏在经济或社会层面几乎互不依存,美中则不是。他认为,美国可以与中国选择性脱钩,但无法在不付出经济代价下完全脱钩,美国的盟友也不会要加入。与此同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解决气候变化等跨国界问题,所以无论好坏,美国都陷入与中国竞合的关系中。

为此,约瑟夫·奈认为,美国需要一个比冷战时期更为复杂的战略,既借力于盟友,也利用美国创造的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