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专题】法属圭亚那的策略性抗争 由延射火箭到“占中”
继荷兰于3月举行大选之后,法国迎来今年欧洲第2次大选,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于周日(23日)举行,世界密切留意中间派马克龙与极右马林勒庞的恶斗。正当各地媒体聚焦法国本土,远在南美洲、属于法国海外领地的法属圭亚那(French Guiana),就有大量当地人长期抗争,向法国政府抗议而亦得到国际关注。他们游行、堵路、罢工,甚至令火箭延迟发射,还与港人一样“占中”--港人“占”领“中”环争取普选,圭亚那人“占”领太空“中”心,要求法国为当地提供更多经济援助。
圭亚那不是独立国家,而是法国5个海外大区(overseas regions)之一,也是欧盟一部份。虽然属法国一部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却远不及法国本土,是属地中最贫穷的地方之一。每逢法国大选前席,就是圭亚那人民向法国抗议、争取世界关注的最好时机,今次大选也不例外。
▲ 距离法国7000公里以外的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部,西临苏利南共和国(Suriname),南边接壤巴西,北接大西洋,其面积约为8.4万平方公里,大小与奥地利相若,但奥地利有近850万人口,而圭亚那却只有28万人口,构成其人口的种族繁多。
▋ 示威蔓延太空中心 火箭被迫延迟发射
今年3月,圭亚那当地工会开始筹划连串抗议行动。3月21日,位于圭亚那海滨城市库鲁(Kourou)的圭亚那太空中心(Guiana Space Center)原定于当天发射一支阿里安5号火箭(Ariane-5),将两个韩国与巴西的卫星升空。但由于遇上圭亚那的示威,有人在太空中心设置路障,连火箭发射也被迫无限期延迟。
3月27日,在一众工会的组织下,圭亚那爆发广泛的罢工行动,瘫痪当地经济活动;3月28日,工会在圭亚那首府开云(Cayenne)发起游行,多达1万人参与,当中有律师、学生、农民、原住民,示威者挥舞圭亚那的旗帜,重复呼叫“我们受够了!”的口号。
延伸阅读︰圭亚那是什么地方? 逃狱片《巴比龙》蓝本 百年炼狱化身航天中心
▋ 要求法国大开水喉 解决民生问题
示威所为何事?工会领袖撰写一份长达40页、包含428项诉求的提案,要求法国提供资金援助,解决圭亚那医疗、教育、农业、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面对圭亚那的激烈示威,法国政府派出内政部长费克尔(Matthias Fekl)及海外领土部长巴黑格(Erick Bareigts)于3月29日前往当地。
两位部长于4月1日宣布,愿意向圭亚那提供10亿欧元资助。然而,工会领袖于翌日拒绝接受法国的提议,要求法国必须提供25亿欧元资助,要求法国在圭亚那实行“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助提振当地经济。法国总理卡泽纳夫(Bernard Cazeneuve)称要求“不现实”。
▋ 工会领袖发起“占中”
罢工与示威持续,30名工会领袖于4月4日作出进一步行动。当天,他们前往圭亚那太空中心与中心负责人见面。会面后,他们竟然占领中心的会议室,实行另类“占中”。数以千计示威者配合行动,静坐中心的入口外,他们要求法国政府回应诉求,才愿意离开。翌日,法国政府重申其立场,一口价10亿欧元资助。
▋ 叫价不成抗争持续
工会领袖与法国政府于4月6日就资助方案达成共识,前者接受10亿欧元资助的安排。在一片无力与沮丧下,占领行动结束,不过,很多示威者仍然深深不忿,继续商讨下一步行动与新的策略,街上路障仍处处可见。在复活节期间,示威者一度停止抗议,拿走街头的铁马与路障,让圭亚那人可以与家人共度假日。但节日一过,又爆发新一轮示威。
为何圭亚那人如此不满?作为法国最贫穷的一片土地,圭亚那又为何会拥有一个太空中心兼火箭发射场?
延伸阅读︰
【01专访】平行时空的香港?直布罗陀拒回归 被时代迫出身份认同
▋ 经济落后法国本土 近五成年轻人失业
圭亚那地大人少,不像香港要面对地产霸权下严峻的“土地问题”。可是,圭亚那虽属法国一部分,其经济发展远远及不上法国本土,人均收入只有1.5万欧元(约12.5万港元),比法国本土人均收入低一半有多。圭亚那亦缺乏各种基本设施,学校、医院的数目都不足够。当地失业率高达23%,在15至24岁这个年龄层,失业率更达到46%,几乎每两个就有一个人没有工作。
▋ 占尽地理优势 成发射火箭的首选
经济滞后、基建不足、失业率高,圭亚那能够撑下去,主要靠法国政府的长期援助;当地九成国民生产总值(GDP),都是来自法国政府。这样听起来,对法国来说,这片海外领地只是国家的负累。但原来,圭亚那拥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战后,法国在非洲及亚洲的殖民地都纷纷迈向独立,法国没有放弃圭亚那,主要是因为其战略价值。圭亚那位处北纬5度,非常贴近赤道,而赤道上每一点是整个地球最高速移动的地方(每小时1669.8公里),假若从当地发射火箭上太空,火箭将会拥有同样的轨道速度,可减少达到该速度所需的燃料。火箭升空时,总会有一阵碎片如雨降下。而圭亚那的临海地理优势,降低伤及民居的可能性,在发射火箭时少了一份后顾之忧。
上世纪60年代,法国的航天事业急速发展,圭亚那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1964年,法国政府决定于圭亚那海滨城市库鲁兴建圭亚那太空中心,至今仍是法国国唯一的航天发射场。1975年,法国与欧洲多国成立欧洲航天局(ESA),法国亦愿意与ESA共用库鲁的太空中心,现在全球有过半商业卫星升空,都在该发射场进行。
▋ 争取更大自主权成抗争重大诉求
圭亚那太空中心令法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成为航天工业的强国,拥有国际公认最理想的火箭发射场。但大部分圭亚那人并未分享太空中心的经济成果,他们的生活水平并未因此提高。
在这次漫长的示威抗议中,圭亚那人民另一重要诉求,是希望为圭亚那争取“特别地位”。简言之,就是重新定位圭亚那与法国的关系。圭亚那的领袖认为目前两地的关系过於单向,抑制圭亚那当地发展。所谓“特别地位”,就是让圭亚那在各种本土议题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外交政策等其他范畴则留待法国政府决定。
要实现这个诉求,牵涉很多考虑。首先,法国的宪法要求,这种改变需要由圭亚那举行公投,获得人民通过才可实现。但其实在2010年,圭亚那已举行过类似的公投,让当地人决定是否要将圭亚那从“海外省”(overseas department),变为“海外集体”或“海外行政区域”(overseas collectivity),即是说拥有更多的自治权,就像法属波利尼西亚一样。然而,结果有近七成人反对议案,公投未获通过。事实上,对于能否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公投的结果显示圭亚那人其实不太在乎,他们要求的是希望法国政府能投放更多资源在该地,让他们能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圭亚那人觉得法国政府没有一视同仁,让他们一直以“二等公民”般生活着。在其中一场示威中,有一名示威者指着代表“自由、博爱、平等”的三色国旗说:“若他们不能像法国公民般对待我们,我们将会撕毁它。”
就在法国大选首轮投票的前一天(22日),圭亚那的民选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签署了协议。政府承诺向圭亚那的财政预算增加10亿欧元,尽管与圭亚那要求的30亿欧元存在一大段距离,但政府承认将优先考虑圭亚那的财政要求,令圭亚那长达一个月的封路、停工及罢市活动终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