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创作汉字”考考你 两个手字并排、草花头加旅字点样读?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两个手字左右并列是什么字?草花头下方加个旅字,应该怎么读?别着急,这些“中文字”查康熙字典也不会找得到,因为那并非“中文汉字”,而是由日本人创作出来的“创作汉字”。日本人总是有源源不绝的奇特创意,就连文字也可以天马行空一番。京都祇园汉字博物馆正举办一个汉字创作展览,展出精心挑选的有趣汉字,虽然乍看下看不懂,但知晓当中含意后,往往令人会心微笑。

在京都汉字博物馆中展出的创作汉字。(日本经济新闻)

中国发明的汉字博大精深,学者归纳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共6种主要造字方法。汉字影响周边多个国家,包括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邻国都曾经或仍在使用汉字。日本京都祇园一个名为“汉检汉字博物馆暨图书馆”的汉字博物馆,介绍着汉字与流入日本发展的历史。

左至右,上至下分别意思是:“约会”“右上方”“蒲公英”“便当”“痴肥”“我回家了”。

  以形取意创作新汉字

博物馆为了让游客体验前人创作汉字的过程,自去年11月起邀请游客创作新的汉字,并在收集回来的6,000多个字中,精选了约300个新汉字,自今年3月22日至6月18日期间展出。

汉字的其中一项特色,是不少字以形取意,即是只要看到那个字的外型,便可从中看懂字的意思。展览中不少新创汉字,便属于这种。大家在查看下列新字的解释之前,不妨先猜一猜字的意思,试看你可看懂多少个?

 精选新创汉字一览:

这些新创作的“汉字”,外形虽然奇怪,但都别具意义。不知将来会否在日本以至外地流行起来?

 汉字近代创作简史

其实当汉字流入日本后,在古时已逐渐有新造日本汉字诞生,如代表工作的“働”和代表十字路口的“辻”,这些“和制汉字”都沿用至今,成为日本人常用汉字。

而中国也有不少在19、20世纪才创作的汉字。当年为吸收外国知识,需要翻译成专有名词让中国出现一阵“新汉字潮”。如化学用语是典型例子:钾、碘、氩、溴等都是从传统汉字基础下发展出来的新字。

随着网络发展,今天在网络世界亦创作的一些新的用字方式,例如台湾流行的“囧”(囧样)和中国大陆的“槑”(呆上加呆),未来也有可能变化成新的汉字。其实不少新字已偷偷地加进新版本的电脑输入法中,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发掘寻找一下。

(日本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