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的.科技篇】无人车驶入凡间 AI迈大步保安问题仍拖后腿

撰文: 李蔼明
出版:更新:

2016年,无人车是科技界毋容置疑的关键词,亦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动驾驶车辆愈趋常见,并开始进入公共交通系统,渗入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而当科技一步步隔入生活,互联网安全的风险愈来愈高,物联网却是常为人忽略的脆弱一环,令大众曝露于危险之中。互联网私隐亦成为大众关心的议题,最大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亦推出了加密功能,令10亿人受保障。

Alphabet成立无人车公司Waymo。(Waymo公司截图)

美国出无人车指引 正式为自动驾驶订立研发基准

九月,美国联邦政府交通部制订自动驾驶车辆指引,以规管当地日渐热闹的无人车业界。指引跟从与否属自愿性质,内容涵盖4个范畴,包括无人车制造商的安全指引、联邦与州分的角色厘定、现行法例调整及应用,以及订立新法例或程序的建议。而指引更包括15点安全评估,其中包括设黑盒纪录意外数据、用户私隐保障、道德考量等,为开发商订立法律基础及研发基准。

指引推出前,各州分本身亦有自行立法规管。今次政府以制定统一政策,是希望让新科技在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就如奥巴马所言:“令创意被截停,最快的方法是令公众失去信心。”

图为Uber九月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无人车。(Getty Images)

 苹果加入战团 Alphabet开新公司

现时各大科企车企亦投入无人车竞赛,包括Tesla、平治等。苹果公司亦于十二月被揭去信政府,透露有意加入战团,而Google的无人车项目亦成立公司Waymo独立发展。芸芸研发商中,Uber在八月抢先于匹兹堡推出半自动的士服务,然而计划于加州触礁,被当局以牌照为由要求停驶,法律争议至今未止。

 亚洲不甘人后 无人车投入服务

除美国以外的无人车业界亦快速扩张:新加坡新创nuTonomy早于Uber推出自动的士;日本千叶市亦于八月试营无人巴士;欧洲各地亦陆续有无人车上路试行。但随无人车愈趋常见,意外报告亦遂增,包括Google无人车年初于矽谷意外擦撞一架巴士;五月,Tesla Model S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撞向货车,令司机死亡。

美国互联网大停电 曝露物联网黑客危机

在物联网时代,小到一个webcam,都可能为黑客攻击埋下隐患。(资料图片)

十月美国全国互联网大瘫痪,各大网站包括Twitter、Facebook等无一幸免。事件中黑客骑劫物联网,包括车头摄录机、智能装置等,建立僵尸互联网,以策动分散式阻断服务(DDoS)攻击大型网域名称系统服务公司Dyn,令用户无法登上网站。是次攻击流量达到每秒600GB,专家警告若流量超逾每秒1TB,已没任何保安系统能够处理。

由于不少用户都疏于为物联网装置更改密码,却连结互联网,容易引狼入室,令装置化身黑客武器。现时物联网上估计有70亿至190亿部装置,保守估计5年内将会升至300至500亿部,亦变相为黑客提供更巨大的僵尸互联网,未来的互联网攻击恐怕会更大型,难以抵挡

社会关注通讯安全 Whatsapp推端对端加密

(美联社)

作为全球最多活跃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于四月终于全面推出“端对端加密”功能,包括讯息、图片、影片、文件和录音信息,都只有收发双方能够读取,第三方即使截取到信息,亦无法解读。

自年初苹果解锁案后,公众对互联网私隐的关注及讨论明显增加,而社会亦聚焦讨论通讯安全及政府监控的议题。Whatsapp虽然广为人所用,但其私隐问题一直为人垢病,担心通讯内容会被黑客截取。推出加密功能后,连Whatsapp本身亦无法读取讯息,公司表示:“网络罪犯读不到,黑客读不到,专制政府读不到,我们也读不到。”

现时全球有逾10亿人使用Whatsapp,即每7人就有1人使用此软件。除了Whatsapp外,主打安全的俄罗斯通讯软件Telegram亦于近年快速冒起,突破1亿用户大关,显示大众对通讯安全日益重视。

按此返回2016国际新闻回顾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