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英法之争”酿四死 国际人权组织呼吁彻查

撰文: 陈冠东
出版:更新:

中非国家喀麦隆近月因语言地位问题发生连场示威,上周更有4人遭警方杀害,多个国际人权组织呼吁外界调查事件。

喀麦隆近一个月以来因语言地位引发的示威已做成最少4死,100人被捕。(路透社)

在过去一个月内,喀麦隆的两个英语自治地区发生连串示威,指控政府将他们当成二等公民。这场示威本来由当地的律师发起,抗议在法庭内的法语霸权,但抗争很快就蔓延至大学、学校内的老师。

在英语地区最大城市巴门达(Bamenda),上周就有最少4人因保安部队向天开枪而被杀,保安部队还向没有示威活动的市场发放催泪弹。人权组织国际特赦组织指行为为“过火及不必要”,并呼吁喀麦隆政府找出需要负责任的人。

另外,当地记者亦遭当地官员滋扰,而政府控制的媒体亦没有报道英语地区民众正面对的问题。法国24的记者亦在访问巴门达一位知名社运人士后,遭警方逮捕并拘留一天。而在喀麦隆第二大英语城市昆巴(Kumba),当地所有学校、市集及交通系统于上周均因大批民众上街而陷入停顿。

图中紫色的地带是喀麦隆以英语为主要用语的地方。(网上图片)

在1961年独立前,法国和英国分别控制喀麦隆不同部分,于独立后喀麦隆就分成10个半自治的地区,当中有8个使用法语及法国大陆法,另外两个则使用英语并行使普通法。但居于英语地区的喀麦隆人就指,他们的地方发达程度不如法语地区,并遭中央政府边缘化。

喀麦隆教师公会的秘书长威尔弗雷德(Tassang Wilfred)就指“根据1998年颁布有关教育方针的法律,两套系统都是独立及自行管理的,但法语教育系统是主流,而且他们想将我们的教育系统消灭,这亦是摧毁我们的文化遗产。”

自上月示威爆发以来,已有最少100人因参与示威而被捕。总统比亚仍未就事件发表任何意见,但他其中一位亲信保罗(Atanga Nji Paul)上周就指歧视母语为英语的喀麦隆人没有任何问题,惹来众怒。

(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