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恐慌?精神科医生:看不见表情身分令人恐惧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美国有研究显示,估计社会上有约三成的人对小丑感到惧怕或至少感到不安。(Jose Luis Gonzalez摄)

Q: 小丑为何引起重大恐慌?

A: 欧美等地近年无论在经济以至政治等各方面,都存在重大的不明朗因素和变化,如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等。人类一般在面对社会的不明朗或重大转变时就会感到惊慌。当然,近年的连串恐袭亦可能造成影响,令人提心吊胆。

Q: 真的有小丑恐慌症吗?

A: 精神科一般很少做这诊断,我认为小部分人可能在小时候被小丑吓过,这种恐惧情绪伴随着他成长,所以出现了所谓小丑恐慌症的病例。但个人认为,中国人社会应不会出现类似的恐慌,因小丑并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

Q: 小丑为何可怕?

A: 我对关于小丑反映了每个人内心不同自我的讲法有保留,因为一般人不会作出类似的精神分析或哲学的想法。我更倾向认为,传媒近年常将小丑塑造成一个可怕角色,如《蝙蝠侠》电影中的坏蛋小丑,这个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

李德诚医生认同“看不见”是恐慌的主因,除看不见对方表情,亦看不到对方身分。另一部分喜欢道听涂说,则需要求助有智慧、聪明的朋友,请他们指点迷津。

Q: “看不见”真的可怕?

A: 是的,一方面看不到对方表情,二来看不到对方身分,无法估计会发生什么事,构成心理上的恐惧。正如恐怖分子,一般都会以物件遮盖面容,隐藏身分,让人猜不透是否有事情将要发生。

Q: 香港会发生社会恐慌吗?

A: 社会恐慌是全球性的,香港当然避免不了。中国人普遍患上焦虑症的机会比其他地区高一些,而香港人就更敏感,对各种资讯反应更快,引起恐慌的机会也可能增加。不过,我个人认为,香港目前并没有发生社会性恐慌的条件,因为经济并非太差,政治上又没有很不明朗的因素,只是有解决不了的事,而且没有恐袭威胁。

Q: 香港有社会恐慌的求助个案吗?

A: 个案不多,SARS年代我曾经接触类似的个案,当时最严重的病患可能连吸一口气都担心吸入病毒;而在禽流感时,走在树下都害怕接触到鸟粪,尽管机会极微。这些患者生理上会出现紧张、放松不了、失眠、手震、焦虑、心跳和胡思乱想。

Q: 社会恐慌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疗吗?

A: 需要,还要三管齐下。强烈焦虑的病患,需要如镇静剂的药物让他放松。要看患者本身有什么病,给予适合的血清素和药物,待他放松后再跟他倾谈,助他分析恐惧的源头和不合理性。最后要令他尽快回复正常生活,如照顾小朋友、重新工作等,令他们没有多余时间胡思乱想。

Q: 港人能否避免成为下波社会恐慌的受害者?

A: 对没有心理问题的大多数读者而言,最多只会是“吓餐饱”。社会上有两类人,一部分喜欢自己找资料找答案,这些人在资讯爆炸的时代,需要提升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另一部分喜欢道听涂说,则需要求助有智慧、聪明的朋友,请他们指点迷津。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